胡顺艳小课题交流发言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8:5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胡顺艳小课题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仁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我的荣幸,感谢课改联盟给我们搭建的平台,给我们学习交流的机会,感谢徐春霞老师这一年以来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对我们的监督,在这里,我代表大家首先谢谢徐老师!

我是语文组的胡顺艳,我交流的小课题是《初中生汉字识记方法的实践研究》,我将会从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的框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讨论与反思等方面与大家交流我粗浅的认识与实践心得。

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此之前我没参与过小课题,甚至觉得小课题离我很遥远,但是,当我参加这个学习班之后,从徐老师的指导中我才知道,原来小课题就是我们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惑、需要的方法、总结的经验等,这一启发,让我一下对小课题有了信心,因为,我经验虽然不多,但是我的困惑却非常多,我需要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经常要面对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中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学过的汉字掌握不扎实,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字、别字。2、觉得汉字很难,不喜欢学汉字,见了汉字就犯怵。3、生字反复朗读听写但掌握效果不好,效率低下。学生觉得生字的学习和书写枯燥乏味,对自己学习汉字缺乏信心。4、知识检测中总是在生字上失误,无论是看拼音填汉字,还是给汉字注拼音,或者是选字填空,学生都失分较多等。除此之外,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民汉混合编班让语文生字教学难上加难。而汉字又是语文的基础,学好汉字才能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语文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具体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于是,寻找有效的汉字识记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汉字学习效率成了我最想解决的问题,我在自己最想解决的困难中,提来出了今天的课题《初中语文汉字识记方法的实践研究》。

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有汉字和识记方法,这里强调一下,这个词读zhi ji ,是个动词。汉字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由最初的图形符号演变到象形符号,又由象形符号简化成纯线条符号,由最初不表音发展到现在既表意又表音,却依然有着浓厚的表意功能的庞大体系的文字系统。作为核心概念界定是为了强调汉字与其他语种的不同之处,为课题的研究打好基础。

基于问题的提出和核心概念的确定,我整理除了文献综述的框架思路,于是我从汉字特点的研究现状和汉字识记方法的研究现状入手寻找相关文献,认真阅

读,把自己的发现、理解、收获都综述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分别是 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汉字识记中存在的困难。 2分析初中生汉字识记过程中产生困难的原因。 3寻找初中生识记汉字的有效方法。 研究内容

1、初中生汉字识记过程中的困难 2、初中生汉字识记困难产生的原因 3、初中生汉字识记的有效方法

本年度我担任的是七年级9班、7班的语文老师。本课题中我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奇台二中七年级9班、7班的学生,从这一届学生开始,我校在上级政策的引领下对民汉学生进行混合编班,每个班都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民族学生,这让我的任务更加艰巨了。所以我本次分别用到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方和行动研究法。

我用的是自编问卷,分别从1、学生的族别(语系)2、学习汉字的兴趣3、学习汉字的态度习惯4、学习汉字的心理5、学习汉字的方法6、学习汉字存在的困难这六个方面入手,设置了12个问题。关于民族我下设一道题,针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我下设3道题:你喜欢学习我们的汉字吗?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学习难汉字过程中常常走神,您呢?您对汉字的音、形、意等特点了解吗?关于学习汉字的态度,我下设2道题:您对汉字的学习态度(A.非常积极B.积极C.不大积极D.看情况)课前您会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语主动预习吗?(A.会B.偶尔会C.不会D.看老师要求).关于汉字学习的方法我下设4道题:您对老师现有的生字教学方法满意吗?(A.非常满意意B.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您对老师课堂检测生字的方法有什么看法吗?在上课或阅读时,你碰到的生难字会采用什么方式学习?您最喜欢的汉字识记方法是什么?关于汉字学习的心理,我下设1道题; 老师听写生字的时候您会紧张吗?(A.不会紧张B.有点紧张C.答案会的就不紧张 D.每次都紧张)关于汉字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我下设1道题:您在学习生难汉字时有什么困难呢?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不高,在上课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因为对汉字不感兴趣而走神的人占57%,不了解汉字特点的人占79%,认为不得不学而学习的人占46%,这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七年级7、9两个班的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汉字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容乐观,学生学习汉字不积极的人有43%,课前不会主动预习的人占43%;学习方法欠缺,期中觉得

缺乏有效汉字识记方法的人占38%,从正面来分析,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喜欢问同学老师,或认为在阅读中认读汉字比较容易,或靠自己来猜的情况都比较多;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缺乏有效的汉字识记方法

我针对调查出的结果,对困难形成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并且阅读大量文献,寻找前人总结的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总结出了我认为可行性比较高的三个方法:

1、可以据汉字的特点,梳理近义词、同音字、形似字,通过对比区分,用汉字的形音特点进行教学。

2、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方法是我从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读到的,“认写分流”是指先通过阅读,或教读。让学生认识大量的汉字,但不要急于书写汉字,等学生完全掌握了汉字的意思,并能熟悉应用汉字的时候,对字形也就非常熟悉了,在这时候在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就不那么困难了

3、我以汉字的“六书”理论入手,研究汉字趣味识记法。

我把这三个方法都展开了行动研究,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我根据汉字的特点,梳理近义词、同音字、形似字,通过对比区分,用汉字的形音特点进行教学。如:比如“tong”这个字音,可以找到“侗、茼、铜、桐、酮、垌、峒、”等这些字,他们都可以“同”作为声旁,中国有句古话说,秀才不识字,先念半个字。对于汉字来说,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凭借表音的半边大体读出这个字的字音来,这就表明,汉字具有一定的表音功能。而汉字结合了音、形、义这一特点,让我们在汉字的学习中产生了近义词、同音字、形近字等,这对我们的汉字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会一个字,会对与这个字有着形状联系的所有字都感到熟悉,甚至稍加改变,就会写出另一个字。再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时,有“谰语”一词,在教学设计中,我就用了形近字区分,分别与“斑斓”、“狂澜”区分,从字形区分,还要从字义区分,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如“迥乎不同”、“炯炯有神”;契约、锲而不舍;轻蔑、竹篾、狼藉、书籍;凛冽,清洌等这些字,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和上课的过程中都是必须区分的,通过区分,学生从字形上有了直观的记忆,再加上对意思的理解,记忆相对就深刻了。在我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对于形近字书籍与狼藉的区分,效果依然不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任然混淆这两个字,出现误用现象,这说明只靠形近字区分,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了,从根本上,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片狼藉的“藉”是草字头,这时候,我讲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杂草丛生,满目萧条的样子,所以,这一景象与草有关;而书籍,在古时候,所有的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书也就是竹简做成的,所以书籍是竹字头,这样一来,又有一大部分学生彻底地区分了这两个字的用法。这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