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0:3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微生物

细菌学 1.细菌L型: L型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在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合成被抑制或受到直接破坏,在高渗环境下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 2.荚膜: 许多细菌包壁外围绕一层较厚、黏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μm以上,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与四周有明显界限,普通显微镜下可见。 3.芽胞: 在一定条件下,芽胞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且不易着色的小体,成为内芽胞,简称芽胞。(能产生芽胞的细菌均为G+菌) 4.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5.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6.高压蒸汽灭菌法: 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 ,维持15~2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7.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的ds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8.转座因子: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这种转座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或质粒之间,甚至在染色体和质粒之间。 9.毒性噬菌体: 在宿主菌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10.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且不裂解细菌,但是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11.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2、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细菌因前噬菌体的整合而产生新的性状。 13.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化:

供体菌裂解释放的游离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5.转导:

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转导。 16.基因转座:

通过转座元件等的作用使一段DNA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的现象。

17.条件致病菌: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8.菌群失调:

也称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可引起菌群失调症。 19.定位转移:

是指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正常菌群定位转移后可成为致病菌。

20.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21.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22.脓毒血症:

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3.带菌状态:

有时宿主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致病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出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24.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 25.交叉感染:

由医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医务人员直接或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26.医源性感染:

在治疗、诊断和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27.ASO试验:

又称抗O试验,即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是一种传统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实验,是用已知的链球菌溶素O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O抗体的中和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2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是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热带尤为常见,由食入污染食物或水而致病,一般不侵入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