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1:24: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发展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专业地位 二、课程学习意义

三、课程学习内容说明 四、课程学习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重点:

1.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及发展简史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主题,以及心理发展的年龄分期。 3.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发展的因素。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研究设计方式,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广义: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

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发展心理学简史

凯恩斯等人划分:诞生期(1882-1912)、中期(1913-1946)、现代(1947-至今)。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达尔文:

《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普莱尔: 《儿童心理》(1882)

(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霍尔的青少年心理学 2、比纳的儿童智力测量

3、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

霍尔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霍尔认为应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种系进化、历史的重演。个体的发育和发展是种系发生的各主要阶段的再现。

他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即:乳儿期复演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8岁前的儿童复演着原始人的渔猎时代;8—12岁的少年期复演着人类由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13—25岁为青年期,复演着人类浪漫主义时代。 霍尔认为,在个体生活的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比以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古老。例如:味觉在婴儿期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这与味觉在人类种系演化进程中的趋

势是一致的。

人类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在个体发展上也最早表现出来。

(三)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霍尔:《衰老:人的后半生》(1922) 2.荣格:成人心理学 3.霍林沃思:《发展心理学概论》(1927) 4.古迪纳夫《发展心理学》(1935)

5.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代替“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

6. 20世纪60~70年代,德国的巴尔特斯等提出毕生发展心理学。

(四)中国的发展心理学

基本途径:摄取-选择-中国化。 中国化的四个层次:

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对比国外人类心理发展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类心理发展的特点;

2.揭示国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

3.修正旧概念和理论,创立新概念和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4. 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五)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取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 2.研究范围:年龄范围不断拓展。

3.研究方法:呈生态化特点,同时日趋综合化整体化、复杂化。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或规律

先天与后天 主动与被动 阶段性与连续性 开放性与最终目标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主导的生活事件中和主导的活动形式上; ②智力发展水平和人格发展特点上; ③生理发育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

发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的。

①各个阶段中形成人心理发展的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

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③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四、发展心理学的年龄分期

1.产前期(从怀孕到出生) 2.婴儿期(0~3岁)

3.童年早期(3~6、7岁)

4.童年中期(6、7岁~10、11岁) 5.青少年期(11、12岁~17、18岁) 6.成年早期(18岁~35岁) 7.成年中期(35岁~55、60岁) 8.成年晚期(60岁至死亡)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一、发展的概念

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发展,即从受精卵一直到个体生命的终结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系统且连续的变化。

发展的三大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二、发展的基本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第三节遗传、环境、教育与发展

一、遗传及生理的作用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环境与教育在发展中的作用

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