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实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4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蜡烛能燃烧多久》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你们喜欢魔术吗?

生:喜欢!

师:现在衣老师就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谁愿意当我的小助手?

生(跃跃欲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你能在上面变出有颜色的字吗?

生(摇头)不能。

师:别急,老师帮帮你,这里有一壶水(做神秘动作)现在已经变成一壶神奇的水,你往纸上喷喷试试。

生:(拿喷壶往纸上喷水,字立刻显现)

全体学生念:成功属于我们!

师:对,成功属于我们!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在这节科学课上有出色的表现,能做到吗?

生:(信心百倍)能!

师:刚才的小魔术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奥秘,今天衣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探索一个科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评:在小学阶段形成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确立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课堂一开始,教者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情境,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魔术,学生对魔术感到很惊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师:首先,老师要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往前看。(点燃蜡烛)

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完全罩在玻璃杯里,结果怎样?

生:蜡烛会熄灭。

生:蜡烛过一会才熄灭。

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生:杯子里没有氧气了。

师:杯子里的氧气真的烧完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师:罩在杯子里的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生:空气。

生:可能和空气有关系。 师:(板书:可能和空气有关系)

评:教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师: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师: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齐说)做实验。

师:很好,老师正好给大家准备了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看看在实验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学生做实验。

师:哪个小组想和大家说一说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长的蜡烛先熄灭。

生:我们小组发现罩上玻璃杯后,长的蜡烛燃烧了4秒,短的蜡烛燃烧8秒后熄灭。

师:杯中的氧气烧完了吗?

生:烧完了。

师:为什么熄灭的时间不一样呢?

生:长蜡烛上面的空气少,短蜡烛上面的空气多。

生:我认为是长蜡烛上面的空间小,短蜡烛上面的空间大。

师:短蜡烛上面的空间大,说明空气流通的比长蜡烛的杯子中流通的要好,是不是长蜡烛的杯子中的氧气全烧完了呢?

生:不一定,可能下面还有一部分氧气,可能上面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吧,不能流到下面,氧气不能流到上面。

师:你回答的既科学又详细,真是非常的了不起,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还占据着空间,空气得不到流通,看来,燃烧和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擦掉板书中的“可能”)

评:教者非常关注孩子们头脑中的问题,因为她清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师没有像过去那样,将学生的问题置于一边,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对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像课改中的一些教师那样,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敢对学生施加任何影响,不管学生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也不管这些问题是否能在教师里研究,就将其全盘托给学生,结果常常导致学生进行盲目而无效的研究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再进行宏观调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资源共享。再者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并且和学生们一起整理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了可以在课堂上研究的,对于认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有着非常有价值的一些问题。

师:不管是长蜡烛还是短蜡烛,罩在杯子里燃烧一段时间后都会熄灭,怎么能让蜡烛燃烧的时间更长一些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积极举手)。 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出办法了,这样,再和你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们想用瓶盖把杯子垫起来。

生:我们想用注射器把新鲜空气打进去。

生:我想在杯底打个洞。

师:那你准备在哪儿实验?

生:在家。

(听课的领导、老师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