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框架理论研究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框架理论研究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整合性研究不多、应用研究偏少和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因此,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使得其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引言

自人类学家Bateson (1955: 39-51)首次提出框架概念以来,框架理论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呈现出多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20

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Goffman将Bateson的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框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也从知识表征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框定效应的概念及理论。70年代末,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理论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学领域。80年代初,语言学家Fillmore创立了框架语义学。21世纪初,认知语言学Lakoff又将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框架概念引入政治学,创立了框定理论。

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上述某具体领域内框架理论的评介,鲜有学者对框架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作过综述。鉴于此,本文从框架理论的缘起、多领域发展和跨学科融合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突显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框架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研究前景作出展望。

2.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

2.1框架理论的缘起

1955年,英国人类学家Bateson在游戏与幻觉理论一文中首次提

出框架概念。框架是某时空界限内的一组互动信息或有意义的行为;心理框架是元交际层面的资讯,是交际者提供给交际对象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

2.2 框架理论的多领域蓬勃发展阶段

框架理论发端于人类学,后来在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获得了蓬勃发展。

2.2.1框架的社会学研究

框架的社会学研究源于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在《框架分析》一书中,Goffman指出,情境的定义是基于支配社会事件的组织原则和人们在其中的主观参与作出的,框架即是指上述基本要素;框架分析即是对经验组织的考察。初始框架是Goffman框架体系的基础。所谓初始框架,是指个人用来看待事件的思路、视角或诠释图式。框架呈层级结构。被框定活动的最里层是未经转换的现实,最外层关乎该活动在现实世界中的状况。 2.2.2框架的心理学研究

为考察由认知表征和信息处理组成的认知过程,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及框定效应的概念及理论。Minsky认为,框架是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表征,是表征模式化情境的数据结构。作为信息处理的框架,参照框架是一个复杂的我们用来过滤感知、建构意义的假设和态度体系,包括信念、图式、偏好、价值观、文化等。框定效应也是信息处理框架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框定效应,是指同一决策问题经由不同的等价表述导致不同的决策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