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会发言稿 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6:0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文交流会发言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这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内进行有效的复习,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应考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初三语文教师一直深思熟虑的.下面我对初三语文复习做一点粗浅的分析,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中考语文试卷,共三部分组成,一是积累运用,以前是占20分,但从2019年开始成了25分;二是阅读理解,以前是50分,现在共45分.其中古诗赏析2分,(从2019年开始考).

古文阅度要占到12——15分,并且以前都是课内阅读,2019年出现了课外文言文语段,去年就考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占到了5分.现代文约占65%,分值大约30分,应该是两个语段.

记叙文,散文阅读仍是重头戏,要占到17——20分,另为则为说明文或议论文.占10分稍多.

2019年考了说明文,15年考了议论文.三是写作,占50分.

2019年以前都是一个作文,2019.2019年成了两个作文,一小一大.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

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老师的说教、概念的灌输起不了多大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实践、训练.语文学习是以积累和感悟为主的. 中考前的主要复习任务是:语言材料积累的进一步充实、巩固,真正落实名篇、名段、名句的背诵、默写,牢固掌握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解释;理解、运用语言能力和鉴赏作品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积累运用的复习

积累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义、规范书写、标点、病句、仿写句子、默写名篇名句、文化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 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记忆混乱、不清楚,不完整,张冠李戴. 2.默写时不明要求,胡乱填写.

3.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简化字,书写马虎. 针对上述状况,复习时应注意: 1.先理解再背诵.

2、加强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一是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三是颇有文采的佳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块上学生往往注重古诗默写,忽略古文中的名句,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 就像去年放假考试时考得《出师表》中的一句,学生好多没得分. 3.对古诗文名句进行整合归类、关联拓展,特. 别注重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句子.

4.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 5.严格规范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重语言材料积累的同时,也要同样注重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如文言实词解释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

《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两句中的遗就是一词多义,前一个解释为遗留,后一个解释为给予、赠送.《桃花源记》中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两句中的舍前一个作动词,解释为放弃、离开,后一个作名词,解释为房屋、住宅.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整理,加以辨析. 二、阅读理解的复习

1、古诗的阅读理解复习:从2019年开始考来,只有13年的题是考了《春望》里的诗句赏析,其余的都是选择题,所以复习时注重经典名句的理解,赏析,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

像去年,阅读材料呈现为课内外语段各一则,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阅读方式是比较阅读,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反馈课内.题型包括: 1)、释词:以实词为主,其中,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关键词为重点.

关键词应该是常见的、古今关联密切却又变化较大的词.文言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为主要测试点.

2)、翻译句子:以前要考两句,4分.2019年是给了两句选一句译. 课外文言没考翻译.备考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都要重视那些有显著的句式特征的句子,如疑问句、倒装句、对偶句、省略句等等.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落实关键词,尽量直译.这在评分中尤为重要.

3)、整体理解:一般有

二、三个题,这种题型对能力要求较高.过文字关、读懂文段是基础,理解课内段是关键.

注意要关注两篇文章的联系,找出相同的内容,由课内段带动对课外段的理解.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中,要恰当选材.

中考范围的18篇文言文一定要过细,过扎实.,另为对篇幅较短而又经典的课外语段也要关注,这方面的训练资料也特别多.

应该多选一些与课内文言文相关的类文进行训练,这样针对性更强.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近五年考过的不考,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的? 3.现代文阅读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

考生在考试中往往因为阅读及答题方法上的偏差而丢失分数,对此好多学生在复习中也往往不得要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阅读着一块,必须作到以下几点:即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句)突破,领会主题;审查题干,筛选信息;规范表达,突出重点.

而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文化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

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于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