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实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42: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六国论》教学实录

怎样上文言文一直困扰着小刘,有时看教学大家的课堂实录,似乎有两大派,一派是文派,挖掘古人的精神灵魂,这样的课堂可以是天马行空,忘乎所以,上侃苍穹,下探碧海;一派是言派,似古代的老学究,讲究的是真招数,虽是一招普通的拳术,但没有是几十年的功力是要栽跟头的。当然,也有人推崇文和言比翼双飞,情同连理枝。但给人感觉是不阴不阳,似假洋鬼子,或东方不败。此实录是小刘在下午第两节课的记忆,当时冬阳暖照,教室内睡声正酣。

师:同学们,一提到吃,有人会从睡梦中惊醒。(生笑) 老师问问大家,酸甜咸苦辣中,你喜欢哪种味道? 生(1):我喜欢甜,我喜欢吃蛋糕,冰琪凌等

师:甜食吃多了可容易发胖,尤其是女生,可要注意些。(生笑) 生(2):我喜欢喝酸的。吃酸的可以促进消化,利于营养吸收。 师:那你就去吃醋,以后长大了可要当心点。不要乱吃醋。(生笑) 生(3):我喜欢吃辣,那才叫刺激。 师:你是四川人? 生(3):毛主席说过,吃辣的人是革命家,并且吃辣的人性格豪放,坚强,是个男子汉。 师:讲的有理有据,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老师服了你。说到辣,不能不提到四川,中国火锅之乡,四川火锅特点两个字:老辣,现在有一个四川人就用火锅笔法写了一篇光芒万丈文章,不知这特殊的火锅是否有老辣味,敬请各位品尝,首先让我们用最辣的语言来品读这篇文章。(生大声自由的朗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果然气势浩大,叫做舞幽壑之潜叫蛟。 生(集体):泣孤舟之寡妇。

师:我看寡妇就不要哭泣了。朗读声大,一些错误就比如字念错就听得一清二楚。像“赂”,好些同学念了LUO,还有念错的字词吗? 生(4):思厥先祖父,曝霜露,曝应念PU,当与秦相较中“当”通“倘”。 是个通假字。 师:还有吗? 生(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两个为的读音不一样。第一个为是第二声,是治理的意思。第二个为念第四声,是被动的意思。

师:好,以后读课文是要放出眼光,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生笑) 老师问大家一个私人问题,你怕写议论文吗?希望你能真实的回答。 生(6):我很怕,我不知议论文从哪里入手写,很茫然。 师:你实说文章的条理不清,这是个问题。 生(7):我也怕,写议论是缺少足够的论据,自己头脑中的例子太少。 生(8):我写的议论文比较枯燥,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缺少文采,就是自己看了也不顺眼。(生笑)

生(10) :我想我能写好议论文,无非是提出一个论点,然后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就万事大吉了。

师:根据大家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害怕写议论文的各种理由。《六国论》中的“论”是典型的一篇议论文,我们学习苏洵是怎样克服大家所指的毛病。比如他文章很生动活泼,有文采。不象我们的议论文,像人嚼过的甘蔗,淡而无味。那同学们讨论一下哪些段落写得生动活泼。活蹦乱跳(生笑)(生讨论,意见统一) 生(部分):第三自然段。

师:老师也认为是第三自然段。好,说说一些形象的句子,再说说你的理解。

生(11):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形象的写出一些国家的割地的忙碌,和急迫。

师:那可能这些土地来得容易吧? 生(11):不容易。祖宗曝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师:其中的“以”是—— 生(11):“才”的意思,是说土地来之不易。很不容易。 师:祖父是—— 生(部分):祖辈和父辈。、 师:现在的祖父是—— 生(集体):爷爷 师:“先”是什么意思? 生(部分):表明去世的

师:那同学们写文章时千万不要写先师,否则老师会不乐意的。(生笑)我们有时看到墓碑上刻着先考先妣,这是什么意思? 生(部分):不知道。

师:考就是父亲,妣就是母亲,有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好象死了父母一样,是指内心非常痛苦,伤心。现在把老祖宗的产业如弃草芥,看得一文不值,典型的败家子的形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12):通过对比,用创业难和毁业易对比,使文章的气势足,文章写的很生动,

师:有道理,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尽管赂的一方不亦乐乎,赂的忘乎所以,赂的没完没了,但结果只是一相情愿——。 生(齐读):其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师:作者对用土地贿赂秦国这件事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 生(1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有作者鄙夷的情感,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师:讲的不错,还有对比吗? 生(14):秦国用攻打手段获取的土地和诸侯贿赂失去的土地对比,得出结论,贿赂得到的土地远远多于战争胜利得到的土地。 师:这里有个古今异议词“其实” 生(部分):就是他的实际情况。

师:对,这就奇怪了,一般在战国,拳头大的就是大哥哥,一切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基本都用武力来解决,现在诸侯会主动的拿着土地投怀送抱,岂不怪也欤?谁来说说这个问题? 生(15):像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坛一样一天到晚吵架,用土地换和平是行不通的。 生(16):诸侯缺少与秦抗战的决心,被秦的气势所压倒,诸侯缺少勇气。所以作者说其实百倍。可见用土地贿赂秦国是没有好下场的,活该。

师:活该两个字,概括得贴切有力。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饮鸩止渴。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17):就是喝毒酒来解渴。

师:你愿意这样做吗?我们一般用雪碧可乐解渴(生笑)鸩是传说中的一种鸟,用他羽毛浸的酒可以致人于死地,当然酒可以喝,但人必须要死。苏洵引用了前人的一个成语。—— 生(集体):抱薪救火。

师:类似于现在着火时,我抱着个煤气瓶去救火,只能成为烧烤面包,只能丢了卿卿性命。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什么是薪,什么是火? 生(18):诸侯的土地就是薪,当然,火就是指秦国的欲望,胃口。

师:GOOD,这些论述可谓逼真形象,把这些贿赂秦国的君王的丑态描绘的淋漓尽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君王明显缺少血性,是典型的软骨病,看来他们需要集体补钙,苏询用老辣的笔法给予了辛辣的嘲讽,活该。那话说回来,议论文得讲究个有理有据,证据确凿,事实胜于 生(集体):雄辩

师:文章中句了哪些例子,读一读,说一说。(生默读) 生(20):举了齐国的例子,是说齐国建立了与秦国的外交关系,而没有帮助六国,

师:与别的国家外交关系好啊,我们现在不是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帮助。 生(20):他们的外交关系是不平等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用事实说话? 生(20):齐人附秦,这个附有不一样意思。是依附的关系,有巴结,拍秦国的马屁

生:像跟屁虫,跟在秦国后面,甚至充当帮凶,欺负别的国家。就像现在小日本跟在美国后面到处招摇。

师:对,所以附的确写出了齐国有些奴才相,不象现在我们外交政策讲究个独立和平互不干涉内政。最后为虎作伥的齐国作为个大国也最终灭亡了 生(2`1):还有例子是指燕赵两国,一开始作者是极力的是赞扬的,是说他们是不贿赂,很有骨气。

师:打断一下,义不赂秦是说中“义”是—— 生(集体):坚持正义。

师:这里的义是特殊用法,用做动词。 生(21):后来燕国用刺客才招致灭亡, 师:刺客就是 生(集体):荆轲。

师:你认为荆轲是英雄吗? 生(22):是英雄,不是有首诗,风萧萧西易水寒 生(集体):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师:苏洵对这件事怎样看, 生(23):是批判的,我们都认为荆轲是英雄,作者是说荆轲的暗杀行动导致了燕的灭亡,是否定的

师:关于荆轲刺秦的举动,历来有不同的声音。同学们自己课外思考。这里所说的始速祸焉中的速是什么 生(24):是快速加速; 生(25):是招致的意思

师:招致。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不速之客,其中的速也是招致的邀请意思。还有例子吗? 生(26):赵国的灭亡是中了反间计,自己的良将被杀害了, 师:良将叫什么名字 生(集体):李牧

师:赵国好象专门出大将,我们学过有廉颇,也是员良将。但最后也不受重用,相反,用了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最后灭亡了。 师: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 生(集体):可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师:的确,作者对燕赵的灭亡是很可惜的,从一些语句中也可以看出这些情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秦国于230年灭韩,灭魏225年,灭楚223年,灭燕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