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5:5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樊国利
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08期
(关键词〕 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精神;思维情境;思维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85—01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历史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过程。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唯上”、“唯书”等思想的影响,教师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并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则无从谈起。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在注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如,中国古代有几个封建王朝在建立初期,都以垦荒作为主要经济政策,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当时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表现。我鼓励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分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则告诉他们: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对这一观点作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应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进行批判的分析。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小组讨论,不仅对经济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明白了人类对历史的认知本质上是一个批判、扬弃的过程。其间,有一个小组提交的意见很能自圆其说。他们认为,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垦荒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因土地兼并而激化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垦荒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的沙化进程,造成了水土流失,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其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批判性思维情境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应注重其问题意识的培养。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创设批判性思维情境,使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认知间产生冲突。在教学中,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能满足于让学生识记一些历史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要关注学生“如何想”、“根据什么想”、“想到了什么”等,要让学生从教材和教师讲授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2004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007年版中则把这句话删除,这是为什么?中国历代君主调整相权就是为了防范宰相专权吗?教师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可有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阐释批判性思维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师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他们阐释自己是如何考虑的,是根据什么得出结论的,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如果学生的思维成果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则要对其予以表扬和肯定;如果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如,在学完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后,首先,教师可让学生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要过程。然后,让学生评价秦始皇。最后,在生生讨论、师生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使学生懂得,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只有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辩证地看待其所作所为,才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阐释批判性思维过程,教师应尽量选取他们熟悉的论题,并为他们提供互相矛盾的观点和材料,组织他们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视角分析历史问题,进而使其在思维过程的阐释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