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对比(15-1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5:1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句子翻译(1-2)

一、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译文不流畅、不地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摆脱原文表达形式的影响,总是下意识地要照搬原文结构,而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不了解或者没有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

这种差异,具体参见教材p.106,本章逐一分析。 二、 主语显著(突出)与主题显著(突出)

1. 概念

汉语重意念(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式(形合hypotaxis)。因此,汉语句子的各个部分只要是围绕同一主题,各自逻辑主语可以不同,或者说句子主语与句子主题可以不同,如下例所示:

学院请来一位洋教师,长得挺怪,红脸,金发,连鬓大胡须,有几根胡子一直逾过面颊,挨近鼻子;……

(冯骥才:《西式幽默》)

按照原文,“学院”是主语,但后面“长得挺怪”的逻辑主语应该是“洋教师”,“红脸”指“……的脸是红的”,“金发”则是说“……的头发是金色的”,而“连鬓大胡须”则等于“他长着连鬓大胡须”。虽然各部分的逻辑主语不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即“学院请来的洋教师”。

而英语句子各个部分的逻辑主语必须相同,即句子主语与主题必须一致。这样,本例若基本按汉语结构译,就需断成若干分句分别交代,而这样一来,也就需要为各分句增添主语,视情况用各种短语描述这位洋教师的形象,如:

Our institute employed an English teacher. He looked very strange -- read faced, golden-haired, with a thick growth of whiskers that reached all the way to the nose…(刘先农译)

说明:英语主语显著,典型结构是“主语+谓语”;汉语主题显著,典型结构是“主题+述题”;换言之,英语句子主语一般就是句子“主题”,而汉语“主题”未必就是句子主语,(参见教材p.108示例)。 例如: 他会干这种事我不相信。

Version 1: I don’t believ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Version 2: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I don’t believe .

分析:该句的主题是个句子,但它在逻辑上是个宾语,在英语中通常用宾语从句表达,Version 2 尽管在结构上看上去更像原文,但是却不太自然。

2. 启示

因此,翻译时需要考虑主语的选择,或者主语的恰当表达,尤其是在汉译英时。

三、 译法处理

1. 照译主语

虽然汉语句子的典型结构是“主题+述题”结构,但也有不少“主语+谓语”结构,此时则可以对译主语,参见教材p.110例句。

E.g.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

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an anti-imperialist as well as an anti-feudal movement.

2. 另选主语

按原文对译主语不符合译语习惯时,则应另选主语。对于汉译英时的句子主

1

语选择,陈宏薇教授归纳出五条原则:

1) 必须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和英语文化习俗

热烈欢迎世界各地客商来此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 原文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们”,这既反映了汉语重主题而非主语的语言特点,也反映了汉民族喜欢以主人的姿态欢迎客人这一文化特征。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因此译文中需要有主语,但不是补出原文中省略的“我们”,而是将原文的宾语“客商”改做主语。这样,才能既突出英语主语显著的特点,又译出英美文化的心态:在英美国家,人人都希望被当作客人看待。故此译为: Customers from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warmly welcome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要说服他放弃那项计划,恐怕很难。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persuade him to give up that plan. 2) 必须符合英语思维方式

汉文化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因而汉语习惯以人做主语。英语文化相对更强调客观,因而英语更多用物或抽象概念做主语。这属于思维方式差异在语言形式上的反映。因此,汉译英时就有必要考虑译文是否符合英语思维方式。例如:

在历史上,由于长江不断改道,在武汉地区形成了众多的湖泊。 从意义或逻辑上看,“长江不断改道”是“形成众多湖泊”的原因,即“前者导致了后者”;但是,原文主题显著而主语不显著,因为汉语思维方式并不习惯用概念“长江不断改道”做主语,因此用无主句。 而在英语中,用概念作主语正是其特点,因为其思维方式多从客观事物出发,因此就应该将“长江不断改道”名词化,成为一个概念,用作句子主语;这样,不但行文简洁,而且也突出了主题,同时又符合了英语思维习惯。具体可译如下:

The constant course changing of Yangtz River in history helped form a great many lakes around Wuhan.

3) 必须是句中应该突出的信息

主语位于句首,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汉语主语很多时候只是引出要谈论的话题,并非总是提供新的、重要的信息。英语虽然也有这种情况,但相对来说,主语的重要性更突出一些。因此,英译汉时一般选择句中应该突出的内容作主语。如:

到去年年底,我部已同有关省市签订了100余艘中小船舶的建造合同和协议。 原文主语是“我部”,但相对更重要的信息是“合同和协议”,因此应予突出,译为主语。这样,一方面可以讲汉语原文的重人伦转换为英语文化的重物质,另一方面在语言习惯上也符合英语多被动语态的特点。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were signed with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100 medium-and-small-sized vessels.

4) 必须符合句中的逻辑关系

如前所述,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并且译谓语动词为核心;同时,主语和谓语之间有许多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语法关系。但是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主要是作为谈论的话题和对话题的说明,因此在汉语中几乎任何东西任何词性都可以做主语,而英语主语在词性上必须是名词,在逻辑上必须能够成立。这样一来,确定英译文主语时,必须既考虑其语法属性,又考虑逻辑上是否能够搭配。例如,

2

“他的英语讲得很好”译为“His English speaks very good”就不符合逻辑,而应调整为:“His English is good.”或更地道的“He speaks good English.” 又如:

我们武汉还在吸引外资企业进行老企业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We have also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absorb foreign capitals in such fields as technical renovation of old enterprises,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译文主语之所以改用人称代词“We”而不用原有的主语 “武汉”,译是因为它是个地理名词,二是因为动词用了formulate,而这个动词在逻辑上主语一般应该是人,因此在英语中用表示地点的“Wuhan”做它的主语不妥。

5) 必须符合上下文行文的需要

在篇章中,各句子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是有某种有形或无形的联系的,即“coherence”,使整个浑然一体,而不是一个个堆砌在一起的单句。

句子的主语在联句成篇、承上启下中虽不是构成篇章连贯性的唯一手段,却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汉语主语主要是通过原词复现、照应和省略等方式来衔接语篇的;而英语则是避免原词重复,更多地使用照应和替代的方式。

因此,翻译时有必要从语篇的角度来考虑各句主语的选择。这不仅适用于汉译英,也适用于英译汉,而且在写作中道理也是一样的。(例略)

3. 利用汉语无主句

英语主语为抽象或形式主语时,可译为汉语无主句(参见教材p.112示例); 某些存在句也可译为无主句,例如:

There is no magic medicine to cure this disease, either. 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治疗这种疾病。

此外,汉语因为主语显著,省略主语的条件更宽松,因此英译汉时也可考虑省略主语,参见教材p.113示例。

4. “主语+谓语”与“主题+述题”的对译

了解了英汉句子结构的这种差异,翻译表达时即应注意是否需要转换,尤其是在译文句子不顺时,参见教材p.114示例。 四、 英语特殊结构

1. 被动句主语(主动vs被动) 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思考:

1) 英语什么情况下用被动?汉语呢? It was done. 这件事已做了。 不说“这件事已被做了”。 It was well done. 这件事做得好。 不说“这件事已被做得好”。

It was poorly done. 这件事做得不好/搞坏了/被弄坏了/给弄糟了。 汉语仅在以上第三类不幸意义时才用被动式。不过,现代汉语对此已有所突破,如“她被选为人大代表”。

2) 以下是被动句还是主动句? 一匹马骑两个人。

困难克服了,工作完成了,问题也解决了。

3

麦子还没有(被)收割。 碗打碎了。/ 信收到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根据汉人的思维习惯,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这种不言而喻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于是受事便充当了主语。

换言之:英语“形合hypotaxis”,汉语“意合parataxis”;英语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汉语重主题(topic-prominent)。汉语的“主语”是句子要谈论或说明事物,犹如文章的“题目”,而未必就是“动作发出者”。英、汉语句子主语的这一本质差异,也导致汉语被动句要少很多。

3) 汉语为什么会有无主句? 使句子保持主动:

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you can get a refund。 不满意就退货。

小结: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因此翻译时要注意转换语态。 具体译法: 1) 保留原主语

(1) 译为被动

千年古刹瞬间毁于战火。… was blown down … 墙上挂着一幅地图。… was hung on the wall. 明年将有更多新书出版。

More new books will be published next year. 英译汉时不仅可用“被”字句: He was seriously criticized. 他遭到严厉批评。 She was badly hurt. 她受到严重伤害。

It must be dealt with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这一问题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处理。

(2) 译为主动(受事主语?意义/当然被动句) 主要指英译汉:

The novel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n 1970. 小说于1970年译成了英语。 2) 使用泛称主语

He was killed. 有人把他杀害了。(用泛称主语及“把”字句) 3) 译为无主句

Problems are found in many sectors. 不少环节上都发现了/存在着问题。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not to lie. 应当教育儿童不要说谎。 参见教材p.117示例。

2. 有灵主语语无灵主语的转换(人称vs物称) 汉语多人称,英语多物称。(比较:汉语多动词,英语多名词)

4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 长期以来,人们就已知道:……

穿过草坪没几步,我们就到了一个漂亮的大饭店。

A few steps across the lawn brought me to a large, splendid hotel. 那天下午我有事进城了。

Buisiness took me to the town that afternoon. 他们欣喜若狂。(分别用人称主语与物称主语) They are mad with joy. / The joy made them mad. 五、 小结

1. 汉语主题显著,英语主语显著。 2. 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3. 汉语多人称(有灵主语),英语多物称(无灵主语)。

以上差异都要求翻译时注意选择恰当主语,而不必拘泥于原文主语及其句子形式。

六、 本讲练习:要求不得使用“被”字句

They passed through the gateway into the town. The place was crammed so full of buildings, people and animals that it seemed in danger of bursting its circular ramparts and spilling out into the moat. The wooden houses were jammed together shoulder to shoulder, jostling for space like spectators at a hanging. Every tiny piece of land was used for something. Where two houses had been built with an alleyway between them, someone had put up a half-size dwelling in the alley, with no windows because its door took up almost all the frontage. Wherever a site was too small even for the narrowest of houses, there was a stall on it selling ale or bread or apples; and if there was not even room for that, then there would be a stable, a pigsty, a dunghill or a water barrel.

他们穿过城门,来到城里。小城到处都拥满了房子、人,以及牲畜,似乎就要胀破周围的土城墙,跌到护城河里去了。一座座木头屋子挨挨擦擦,就像争相观看绞刑的人们,互相推着、挤着。所有的空隙,无论多么小,都已经派上用场。两座房子之间如果留有过道,就会有人在那儿搭起半间房,没有窗户,因为宽度只能勉强容下一扇门。如果地方实在太小,连最窄的房子都容纳不下,也会用来摆个小摊,卖些啤酒、面包、或者苹果之类;如果连这也不行,就用来拴牲口、当猪圈、堆粪,或者是搁水桶。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