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9最新编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0: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大家一起欢乐多

1.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快乐地歌唱《课间十分钟》吧。

2.课件出示:刚才视频里的小朋友在课间十分钟都玩了些什么?(跳绳,玩得多开心呀!打篮球,不仅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 转呼啦圈,真有趣!)

3.视频当中的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呀!小朋友,你们肯定也很爱玩游戏,说说你都平时都和小伙伴们玩哪些游戏呀?

4.学生畅谈交流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1)玩卡片,很有意思!(2)老鹰捉小鸡,真好玩!(3)玩斗鸡,很刺激!(4)捞小鱼!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5.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6.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增进了伙伴间的友谊;有的游戏还能锻炼身体、开发智力。

7.小结: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 1.课件出示:小布丁和小蝴蝶

2.讲述: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3.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和小蝴蝶》,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4.提问: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 5.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6.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7.继续观看动画片 8.学生讨论交流。

9.小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

板书设计: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大家一起欢乐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在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做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游戏才能玩好。

2.在游戏、讨论等活动中,感受、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游戏有规则的意识。

3.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能自觉要求自己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你是怎样获胜的?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想一起玩怎么办

1.课件出示:播放视频:一群小朋友玩儿游戏时产生矛盾,甚至打了起来。 2.大家刚才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这些同学却玩不下去了……

26

3.提问:他们为什么玩儿不下去了? 4.学生举手回答

5.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怎样解决的? 6.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经历。

7.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矛盾,遵守规则就能玩儿得开开心心。 活动二:小布丁的烦恼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场景

2.思考: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小布丁想跟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乒乓球,该怎么办?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办法。

4.小结: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谦让、包容,互相协商,一般都会玩儿得痛痛快快。如果想跟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把胆子放大一些,要敢于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5.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我喜欢和伙伴在一起》-----伙伴们,在一起,同学习,同游戏。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好伙伴,多亲密,在一起,多欢喜。

活动三:为什么玩不下去了 1. 分组游戏:

2. 四人一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游戏说一说它有哪些规则: 3. 预设:捞小鱼:

(1)说得对,被捞到的小鱼只能站在一边不能玩了。

(2)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是的,玩捞小鱼的时候渔夫不能睁开眼睛偷看。你偷看过吗?真棒,看来你是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3)你们小组呢?老师听懂了你们的规则!捞小鱼时不需要闭眼,可以数数,也可以唱歌。对吗?看来呀,相同的游戏还可以有不同的规则,这完全靠你们自己去制定,只要公平,玩得快乐就行!

4.预设:老鹰捉小鸡:

5.你们小组想介绍什么?你们介绍了老鹰捉小鸡的三个规则,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老鹰不能用手推母鸡。

6.预设下棋:你们小组想介绍什么?下棋的时候不能悔棋!

7.正因为大家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在你们游戏时,老师拍到了这样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8.课件播放图片资料:小朋友们,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玩得更开心,玩得更快乐! 9.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准守规则呢? 板书设计: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大家一起欢乐多 想一起玩怎么办

为什么玩不下去了——不遵守规则

课后反思:

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27

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互相帮助的故事。 3.关于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曲。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游戏贴鼻子 1.讨论游戏办法: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贴鼻子”。你看,我们要把鼻子正确地贴在这两个小姑娘的脸上,就算成功。不过,过去贴时,我们还要蒙住眼睛,绕过这把椅子,你能行吗?男女生比赛,指名2人蒙上眼睛。

2.讨论:猜猜,现在这两位小朋友是什么心情?(随机问两个人,是不是紧张、害怕老师问:你能不能一个人完成?给你一次机会,需要别人帮忙吗?(告诉他,你得拉着他的手,扶他们走,快碰到障碍物时提醒他们该怎么走…)1人自己完成,现在就开始比赛了。中间问:你现在需要别人帮助啊?

3.谈体会

采访:成功的一组,在谁的帮助下,你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游戏,心里有什么感受?想对他说什么? 4.同学评价:因为有了别人的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地贴好了鼻子,获得游戏的胜利,恭喜他们。 5.不成功的一组: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需要别人帮助吗?

6.揭题:(出示课题)2.小结: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在生活中,大家也许会像小马一样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困难和麻烦就能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故事形式,教学伊始通过游戏活动,一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用故事中的成功一组的经历来引出教学内容,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1.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2.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看看图上的小同学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1)学习上的困难:这个字我不认识…… (2)生活中的困难:总是系不好鞋带…… (3)用戏中的困难:篮球…… 3.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4.学生在小组里讲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设计意图:旨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课堂中教师应关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5.课件出示:朗读儿歌(大家都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 6.小结:人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活动二:我要求助吗

1.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与分享,我们发现当遇到困难时,真的是“有人帮不一样”。 2.课件出示第55页:

3.学生思考:小咕噜应该求助吗?

28

4.谁愿意帮小咕噜解答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助呢;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各自的理由; 5.小结:生活中,有些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有些困难可以尝试自己解决。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

板书设计: 请帮我一下吧

大家都会有困难 ……

学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57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向别人求救,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 2.感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并学会简单帮助别人的办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会求救

1.课件出示56页图:风筝挂到了树上……

2.引导学生分析:在可以求救的这些人中,应该像谁求救呢?为什么? 3.请大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4.出示案例:

(1)王晓明同学想去书店买书,可是不认识路,他想请一个陌生的叔叔帮个忙。 (2)美术课上,林红发现自己忘带水彩笔了,她想让同桌帮个忙。 (3)李冰不小心把球踢到了球网外,他想请路过的一个大姐姐帮帮忙。

5.小结: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人求助,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求助对象,同时,还要注意文明礼貌。

6.情景表演:两名学生表演56页下图,其他同学给予点评。思考:遇到这样的困难,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活动二:温暖的“接力棒”

1.当我们向别人寻求帮助,并得到了帮助时,我们会感到温暖。你们知道吗?其实这份温暖可以变成神奇的“接力棒”呢!

2.课件出示第57页:你们能发现这根温暖的“接力棒”是怎样传递的吗? 3.引导学生圈出教材情境图中传递“接力棒”的任务。

4.提问:你们有没有传递过这样温暖的“接力棒”呢?谁帮过你?你帮过谁?

5.小结:这种传递,就是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爱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这么做,你们觉得怎样? 6.欣赏歌曲:世界充满爱 课后反思:

15.分享真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教学重点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9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教学难点:

1.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2.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自己喜欢看的书籍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童话故事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猜谜语: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越看越爱读。 (打一物)——-谜底(书) 2.小结并板书课题:分享真快乐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分享阅读更有趣

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4.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分享的魔力

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 “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1)课件出示59页的图片。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59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板书设计: 分享真快乐

分享阅读更有趣 分享的魔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