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20:4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湖北黄石胡平语文工作室出品
近十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精准解析和评价(含评分细则)
2018.1.20
本资料提供:(1)2012-2017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的试题、精准解析和评价;
(2)适合高考全国卷学生做的试题和精准解析:2014-2017年高考北京卷、
2016-2017年山东卷(江苏卷、天津卷)、2006-2015年高考湖北卷、2017 年3月份后名校调考题
试题评分细则
1
【背景】这是一首写住持礼部考试时见闻和感受的七律。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颔联重点描
绘士子答题情况;颈联表明考试意义;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译文】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
紧张肃穆地作答,如同衔枚疾走的战士,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答案】
(1)BE B项中“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误,应为“奋笔疾书,紧张肃穆地作答”,因为这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注意与诗题中“进士”相对应的“战士”前面还有“无哗”的限制语。E项“承认??的事实”的说法错误,“自惭”实际上是作者的自谦说法,尾联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
(2)①用春蚕食叶的比喻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2
【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出了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的复杂心理。首联点题,写兄弟宦
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颔联劝勉,勉励苏辙不辞辛苦,鼓励兄弟不辱使命;颈联嘱咐,通过设想之景,嘱咐苏辙不要忘记国家和亲人;尾联望归,作者借典故巧妙告诫弟弟,出使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该诗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答案】
(1)BD B项中“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表述错误;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误。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③中“怕被扣留”文字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表明上是说中原人才济济,豪杰辈出,不止苏氏一人,实际上是出于对弟弟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慎言,不要节外生枝,希望他平安归来。因此,B项从中原“人才”角度表述,目的是要突出苏轼兄弟才干的第一,这显然是错误的;D项中谆谆告诫的目的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不是“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第二联“要使天骄识凤麟”才透露出这个意思。这两个选项的错误,是因为它们都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2分)苏轼兄弟情意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弟弟已是天各一方。(2分)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2分)
【瑕疵】一是得分点太少,拉不开差距。二是答案赋分不科学,一般诗歌鉴赏文字题,结论和解析各占一
半的分数,结果解析站三分之二的大头。三是答案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更沾巾”很容易让学生想起用典手法,
1
它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另外“云海相望”的宏阔之景与苏轼的豪迈气质相吻合,“寄”字也容易敏感想起他的作品《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豁达的“小我”形象跃然纸上!
3
【背景】这是一首兼有题记和戏赠友人内容的七律。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
讽谕诗针砭时弊,触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在这段时期里,诗人极为苦闷,开始专门对自己前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作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自己虽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多年来所创作的诗文却足以自矜。首联是诗人对自己不同风格诗作的评价;颔联用戏谑、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友元稹、李绅不分彼此的深厚友情;颈联由编集而引发出的对人生的慨叹;尾联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此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而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全诗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
【译文】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情感文采,十首《秦中吟》则有接近《诗经》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
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应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答案】
(1)CD 结合注解①中“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的说法,可以判断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而且该说法也不符合题目中“戏赠”一词语境;D项“并不太介意”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3分)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第三联的“应无”“身后??合有”等文字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
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3分)
【归纳】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
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4
【背景】这是一首五古,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作年未详,用意较为深曲。全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
远去的感想,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前四句写景,扣住景物的“回”“横溃”“崔嵬”特点,写出了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中两句叙史,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六朝国运不兴的史实,来反衬当下的太平盛世;后四句抒情,它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南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回:回环,曲折。 盘:盘踞。 横溃:四溢,泛滥。 豁:割裂,打开。
【答案】
(1) 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长江回环曲折、万流横溃、波涛汹涌、气势宏大的景象(另:描写了长江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2分)
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昌盛积蓄气势(蓄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4分)
2(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2分)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与惆怅。(3分)
【建议】过去我们在归纳“流水”的意象时,根本就没有谈到以江水壮阔的气势来比喻(象征)天下一家、
2
国运昌盛的景象的情况,这要引起考生重视:一是高考试题在规避习惯答题,必须“深读活答”(深入阅读,深度理解,灵活答题);二是平常备考除了着眼于知识规律,还要增加“另类”知识的了解,使自己视野更开阔一些。
5
【背景】这是一首七古(歌行体),也是一首叙事诗(赠诗)。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
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诗人与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在节选的八句诗里,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诗前两句众画工画马——“貌不同”,强调无法画出唐玄宗心中御马满意的形象,为下面御马的出场作铺垫;中两句写真马出场——“生长风”,强调马的速度快优点,为后面曹霸画马作铺垫,突出其不拘泥于马的“形”,更注重马的神韵;后四句写曹霸画马——“真龙出”,强调画马形神兼备,其又分两个小层次:前两句写画马的准备(着重强调构思),后两句写作画状态(着重强调画速)。
【译文】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
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丝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意匠:匠心独运。 洗:扫除,比较。 空:徒然,平庸。
【答案】
(1)第一问: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背景+翻译)(3分) 第二问: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苦心布局,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一气呵成。(2分)
(2)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御马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6
【背景】这是一首叙事诗(表白诗)。作者曹翰曾在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
迁,依然原地踏步。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而获同意,准许用“刀”字韵。曹翰援笔立就。宋太宗阅后,动了恻隐之心,不久曹翰就被连升数级。这首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却传达出作者作为宋初名将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译文】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
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
得:得以,能够。 预:参加,名列。
【答案】
(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2分)
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3分)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效劳;(2分)
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3分)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每点3分)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