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1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读书报告
姓名 所选篇目名称 作者名称 学号 所在选集版本、页码 写作时间 院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卡·马克思、弗·恩格斯 巴加图利亚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全本 1846年 此篇文献所讨 本篇目详尽地对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论的核心问题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200字以内) 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该著作的写作背景 19世纪的前半期,德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矛盾,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甚至达到格格不入的地步。9因为那些理论要么是为资本主义做辩护的,要么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它们都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所以,就成了和现实不相符的空想的理论学说。导致大家没有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为了与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划清界限,把他们的哲学骗局揭穿,恩格斯在1844年10月初给马克思写信,要求他见信后尽快把新原则“从以往的世界观和以往的历史中逻辑地历史地作为二者的必然继续在几个著作中发挥出来”,之后遍产生了这篇著作。 是否属于论战性著作?若是,作者主要回应的人物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论战性著作,批判对象主要指1835年至1845年间的德国哲学和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派,包括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 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观点为: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他们认为观点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是用理性言词包裹的神学,并宣扬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唯我主义、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 作者的主要观点概述 (请概述为若干要点) 详细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 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2. 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生产方式决定历史。 5. 生产力和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6. 清算马、恩以前的哲学信仰。 7. 彻底发挥唯物主义。 8. 以往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
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论点进行评述(不少于600字) 在当今社会,公正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无论是法制公正、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热爱自由、追求平等,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反对伊壁鸠鲁的公正观,揭示的自由、公正的道德要求,这也是马克思公正思想最初的逻辑起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客观的物质经济关系出发,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他自己对社会公正问题的一些看法。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并描述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设想,从经济根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正现象。 首先,马克思提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自由、社会的公正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限制着人的自由和社会公正实现的范围和程度。 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级社会中,资料和社会财富十分有限且分配不公,剥削阶级占有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整个社会为满足“少数”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和自由发展,只能以牺牲“多数”人即被剥削阶级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自由发展为代价和条件。所以,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必要而足够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证,所以,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公正。“人们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马克思运用了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能够从经济的角度看社会公正这一点在当时非常难得。 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性不公正的经济制度根源。在奴隶制、封建制阶段,尽管生产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不够充分。奴隶主、封建主由于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占有,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剥削、统治和支配的地位;而广大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处于受剥削、受奴役、受支配的地位,因而社会不公正现象普遍而广泛地存在。 而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公有制社会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是原始的、落后的、低级的。在马克思看来,虽然此时人们看起来是自由、平等的,但这种自由显然不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社会公正。 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人们在生产和交往中会因此而实现真正的平等与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在这里也将得到彻底消除。 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和在其他一切时代一样,财产是和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同 以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程度为转移的经济条件相联系的,而这种经济条件必然会在政治上和法律上表现出来。”在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公正最根本一条就是首先必须做到经济上的平等与公正。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与不公正决定了人们在政治、法律、精神等其他社会领域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因而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根本的、核心的内容。 在本书中,马克思也明确谈到了分配公正的问题,并提出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他认为最终的分配结果应该是完全平等、不存有任何特权。 在这一点上我并不支持,我认为公平的分配应该是各人按自己做出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我认为个体的能力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这导致了每个人能够为社会创造出的价值也会有差距。而且我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如果不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回报,许多人就不会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 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不仅包括人们在经济上的平等,也包括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均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认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自由发展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的基本权利。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不仅关注人的生存,更重视人的发展和人的尊严,凝聚着厚重的人文关怀。马克思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社会公正的最高价值追求,这无疑极具远见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高远的思想眼界看待社会发展中的正义问题。放眼今日,这一观点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一言以蔽之,在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中,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这些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之后的作品中,并得到补充和升华。这其中绝大部分的观点对于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参考。但也有一些观点需要我们独立地去思考判断,不能一味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