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6:5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IS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下面我们通过凯恩斯交叉图来推导IS曲线:

如果把I=S看成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并且只考虑两部门简单经济。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代数推导出Y和r的负相关关系:

四、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IS曲线的斜率大小为:

其中β表示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d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从IS曲线斜率大小的表达式可以看出β和d的数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数值将越小。即当消费对收入变动敏感或者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时,平缓的IS曲线说明利率较小变动要求有收入的交大变动与之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均衡。

减税或者增加政府购买)使得IS曲线向外(右)移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 都是内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此外,利率也会对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进行调节。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1.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利率观点的区别: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利率观点,他认为利率由货币总供求决定,而不是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的。储蓄会受利率影响,但主要受收入的影响。 2.凯恩斯关于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决定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货币的总供给是外生的,其大小与利率无关。只有货币的总需求是内生的。这显然是宏观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忽略了货币供给乘数所造成的货币供给内生化问题。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所以人们对货币具有需求。由于放弃一部分手中的货币就等于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凯恩斯把利率看作失去一定量货币(灵活性)而获得的代价,或者为得到一定量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而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包含已经持有的货币数量)。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社会公认的水平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将会达到最高,于是,全部抛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这时,无论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拿在手中。这时的货币需求变得极大。

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LM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供求平衡的所有 r 和Y组合的轨迹图 。

货币余额市场指的是人们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这里就涉及到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如果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变动(即央行改变货币的供给量),LM曲线会发生相应的移动。 在收入量不变,从而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曲线不变时,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的减少导致了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上升。因此,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使得LM曲线向上移动。 四、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水平的“凯恩斯区域”代表“流动性陷阱”; 垂直的“古典区域”代表完全没有货币投机需求的状况

正斜率的“中间区域”代表经济的正常情况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 均衡:IS—LM 模型

IS-LM模型是关于产品与服务总需求的一般理论。这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这个模型解释了两个内生变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IS-LM模型中的均衡(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与服务市场和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同时均衡。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的增加或者税收的减少)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的这种移动提高了利率和收入。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向下移动。LM曲线的这种移动降低了利率并增加了收入。

第十二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在长期中,价格能自动调整的,总供给决定收入。但是在短期中,价格是不便调整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也会影响收入。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AD曲线描述了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 (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引起利率上升,总需求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

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叫做利率效应。(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同时利率又是投资的借贷成本)

价格变动导致人们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或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效应,叫做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该效应也叫做“庇古效应”)

财富效应: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变量除了当期收入外,还有家庭的财富存量(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差额)。一些家庭财富是以现金的形式或者其他名义资产的形式存在,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这些家庭财富的实际价值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当物价价格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贬值,家庭实际财富减少,消费也就会减少。反之,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升值,家庭财富增加,消费就会增加。

国际贸易效应: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时,本国出口品价格更贵,而外国的进口品价格更便宜。这样一来,本国的出口将会下降,而进口会增加,导致了净出口下降。 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净出口将会增加。

总需求的移动: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府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和税收)。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低利率或者增加货币供给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更低的利率使得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降低,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将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如下图12-2所示。

政府购买增加或者减少税收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将使得IS曲线向上移,也就是在任意给定的物价水平上,增加了均衡收入水平。如下图12-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