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上册《泉城》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3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泉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在第二组写人记事的基础上,本组将深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文中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表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识见,理解、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与魅力。同时,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

形象地写了出来。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学会能力,有所感悟,受到熏陶。所以,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处理成指导朗读的过程。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全身心地去读。

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题产生向往,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学生就能自发的产生疑问,带着问题,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在认真的基础上,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带着疑问再读课文,交流知识,咀嚼品味,解决问题,领悟语言。这时“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了最佳的方法,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师的主导下,再由朗读体会并掌握句子的重音、语气和感情基调,通过朗读,咀嚼推敲课文,并且引导学生与景物之间进行“对话”,与作者、泉水产生心灵的交流,体会课文精彩的写法和表现出的美丽。让学生熟读成诵,轻松地达到积累语言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

1、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2、思索课题,提出疑惑 3、初读课文,初步解惑 二、展示成果,各抒已见 三、纵观全文,理清脉络 四、欣赏名泉,精细感知

(一)、阅读感悟: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1、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泉水及其流势, 2、感受画面,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在把握全段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朗读品味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①从第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

②教师引导与总结。着重从泉水的名气,多,美这些方面。 ③学用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④有所体会的基础上,深情朗读。 (二)、欣赏四大名泉

过渡:济南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名泉。

1、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分成四个小组,做好分工。(一名导游,其他为游客。轮流做导游)教师注意学生学习动态,相机指导。

2、展示成果:

3、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示范: (1)、“珍珠泉”名字的由来 ①欣赏课件,说印象,谈感受; ②反复朗读,总结特点; ③感受“涌”字的精妙; ④体会珍珠泉的神奇;

⑤名字的由来; ⑥结合视频,配乐朗诵。 4、重新领略其它的名泉。 5、我们一起去欣赏 ( 1)、五龙潭的形成 ①观察图片,说说所见; ②读读课文,理解成因; ③用心朗读,体会神奇。 (2)、黑虎泉的得名 ①观察图片,抓住特点; ②结合课文,叙说名由; ③领会“喷吐”,体会神奇。 (3)趵突泉为何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①欣赏课件,谈谈感受; ②细读课文,领会特点; ③结合“冒”字,感受壮美; ④深情朗读,名泉之首。 6、领会名泉特点,感受神奇美丽 7、学会表达,优秀导游,身临其境

四、对话交流,读背课文 1、假设情境,总结旅行; 2、领会赞叹,感慨万千;

3、读背课文,内化积累。 五、作业布置

1、收集资料,走近名泉。 2、阅读文章,赞美佳境。 3、依照写法,介绍美景。 六、板书设计

8、泉城——济南 (天下闻名)

一、(1)总起全文,泉水多而美。

珍珠泉五龙潭二(2-5)分别描述,各具特色。 四大名泉: 黑虎泉 趵突泉 三、(6)总结全篇,不负美名。

涌 拎

汇注 泉群

喷吐 不息

冒 三堆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