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名师点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6:0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名师点评:《担当》

担 当

第一眼看到“担当”二字,我的眼前便映出一幅画面,那是一道弯曲的背,爷爷的背,爸爸的背,担当了无数重压后才弯曲的背。 爷爷的背弯得特别厉害,和我小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刘罗锅”的背一样,但他却很硬朗,已是年过七十的老翁却依旧扛着锄头在田间干着农活儿。正如六十多年前的他,一个七岁大的孩子,牵着牛儿在田间劳作。那时曾祖父已经去世,曾祖母因不堪养家的重担而改嫁。在乡下,孩子随母改嫁是要换姓的,爷爷不依,只得卖身给人家放牛,硬是用他幼小的身躯支起了这个家,那之后爷爷的背便慢慢弯了。在他弯曲的背上,我看到了整个家族的骨气,背虽然弯了,但爷爷的人格立起来了。

父亲的背也是弯的,虽不如爷爷弯得那般厉害,但时不时有锥心之痛折磨着他。那是他艰苦创业的见证,更是他青年壮志后留下的烙印。父亲年轻时什么活儿都干过,他曾帮人在田间放牛,也曾在江边当过搬运工,有好几次他都从那木甲板上掉下来,也因此练出一身凫水的本领。父亲与母亲仅凭借来的几百块钱从乡下打拼到城里,在其间,他们遇到过多少艰辛,失败过多少次,是我无法想象的,但他们从南方水乡拼搏到北国都市的一身铁骨确时时鼓舞着我。不知何时,父亲的背也弯了,弯得让我肃然起敬,弯得让我刻骨铭心。

父亲的背有一次特别的弯,弯得我竟抑制不住我的泪水。那天是奶奶出殡的日子,在乡下婚丧事是特别隆重的。几十人的乐队敲敲打打,放炮点灯,孩子们都穿着丧服提着花篮,大人们都泪流满面。只有父亲,他没有哭,也不能哭,他用双手捧着奶奶的骨灰,迈着沉稳的脚步向前,向前,每一步似都要踏出个印来。父亲的脸像是冻猪肝的颜色,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我看不出他的表情,只是看着穿孝服的父亲便好想哭,好想哭,那背在那一刻特别的弯,父亲在那一刻担当的是什么,我当时并不能了解,只知道是很沉很沉的东西。而在今天,我或许还是无法理解透彻,但我知道那里面一定有对奶奶的沉甸甸的爱与承诺,一份我还不能完全参透的孝子的责任。

“担当”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不知压弯了多少人的背,那背或是像爷爷、父亲那样弯得清晰可见,或是无形而又真实的。我想我的背也会慢慢变弯,我会扛起对亲人的承诺,对家业的责任,还有对国家的忠诚,那一道弯曲的背会时刻烙在我的心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年级 杨慧雯) 点评:

这篇作文以爷爷、爸爸两代人累弯了的脊背为线索,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件进行叙述和描写,在表现他们“担当”精神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担当”的认识和态度。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多次写到爷爷、爸爸已累弯的脊背,这是基于作者对他们的细致观察。正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做基础,才能准确地表现出爷爷和父亲两代人所具有的对家庭的担当行为,也才能传递出“他们的背虽然弯了,人格却立了起来”的内心感受。真实的情感来自真实的生活。老一辈人敢于担当的精神激发了作者“我会扛起对亲人的承诺,对家业的责任,还有对国家的忠诚”的历史责任感。简洁的议论,不仅有感而发,而且鲜明地表现出小作者对“担当”的认识。本文在表现主题立意上也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作者若能从爷爷、父亲两代人的“担当”中看到“家风”的形成和传递,文章的立意就会更深入一些。这篇作文的语言朴质无华,与表现的人物、事件相吻合,也非常值得学习。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名师点评:《何谓成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杨(化名)9岁读高三,10岁高考[微博],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6岁被某高校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对他的专访,专访中,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此言论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他的解释是:“要不买房还在北京工作,那

我不就成了北漂了吗?”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他认为,有成就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联系社会生活之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何谓成人

成人是人生必经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的定义总是不十分明确,其精度应做到何种水准也往往无人关注,只有出现问题了,才会激起我们反思:何谓成人?

对于李杨的想法,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谁不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呢?在北京买房,几乎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让自己过上好生活就是有成就的标准,这其实是太过普遍的心理。我们应当反思,是谁造就了这个少年天才如今为了自己的功利而刁难父母的行为。 我想,或许多半原因都是孩子父母的自作自受。少年天才的形成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孩子所自愿。不足10岁,正处于贪玩的年龄,而“玩”是锻炼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方式。那么,是谁强迫他过早地去接触高深的知识,扭曲他正常的成长历程,硬生生地被“炒作”成一个少年天才?毋庸置疑,是孩子的生身父母。我认为,当今父母大多形成了一种望子成龙的病态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父母的功利与短浅的见识,在孩子幼年时就植入了问题的种子,最终导致如今的后果。

不过我们还要反思,教育就没有问题么?我想也不是的。教育体制太过模式化,从来都把考试设计成孩子的最大业务,不断灌输“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渐渐地,孩子们都明白了一个不用说即是合理的事实:考试成绩的好坏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至于什么全面发展,那都只是一纸空谈。

归根到底,是人们忽略了“成人”的精度。如果从上一代开始就能深思这个问题并做出改变,推行货真价实的素质教育;如果社会的教育方向是让孩子们积蓄能力,放眼未来,也许少一个李杨似的超常少年,却可以成就更多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成人”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成人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成人”是应该用一生来研讨总结的课题。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把年龄作为衡量是否成人的唯一标准。“人性的光辉”才应当成为检验作为人是否合格的尺度。成人的精度,在于能为社会的进步而存在,而并非是一时的功利满足与物质享受。(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高二年级 屈子尧)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者以材料提及的“成人”问题作为切入点,讨论“何谓成人”的问题。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从自己对问题的体认出发,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文章在第1段点题之后,第2段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普通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明确应当反思的症结所在。第3、4段分别从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及作者熟悉的教育环境——学校,进行反思。第5段的阐述,较前两段,又进一层,从“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视角来展开,增强了论证的分量。最后一段,以“在我看来”强调“不应该片面地把年龄作为衡量是否成人的唯一标准”,提出关注“人性的光辉”,凸显作者对“何谓成人”的独到思考与认识。

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二年级学生,能够对“何谓成人”的问题有如此的认识与思考,取决于他既能够着眼于身边,又能够放眼于社会,再加上其负责任的态度。由此可见,独到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是基于现实,源于思考,再加上负责任的表达。如果把深刻的思想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比作两翼,诚心祝愿本文作者丰满两翼,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老舍我想对您说

先生,您还好吗?大家都叫您的笔名,都称您为老舍,也许是因为他们欣赏您的作品吧。但我更愿意称您为先生,因为我想对您说,我崇拜的,或是我所挂念的,不是您的作品,而是您这个人。

最早读您的作品,是在小学,您生动幽默的笔调,深深进入了我的心。从此,我如饥似渴地拜读您的作品:《骆驼祥子》、《马裤先生》······很多故事的细节我至今记忆深刻。那一天,我来到您的故居丹柿小院,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近您。那个小院好像不太规整,但走进书房,却是十分的整齐。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我从此更深入地走进了您的作品,走进了您的内心。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语言是艺术。您的作品,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居家过日子的事,窗外的景和漂泊的情。文里文外,戏里戏外,有正义的呐喊,有无助的守望,更有欣喜夹杂着心酸的挂念。但“它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印几朵小梅花”这句又是那么与众不同。【评:举例典型而生动】苏轼云:“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评:引用精当】您的绚烂,寓于您的平凡,大智大慧如水一般澄澈。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一生是艺术,凡是在文联工作过的,没有人不记得您。盛夏难耐,您邀友还家,奉上京味小吃,畅谈古今中外,这是生活的艺术。您爱养菊,却没有陶潜那样的孤僻,您赋予了菊花新的含义。虽是搬花腰酸背痛,亦有赏花幸福绵长。您的子女在您面前不聊文学,而是聊科学,谈世界。您依旧是微笑,因为您知道,这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这件事,是我在几年前有幸和您儿子舒乙先生交流亲耳所闻。舒乙先生还给我讲了无数关于您的故事,千言万语汇为两个字:温和。

山河破碎,子规啼血。先生,我想对您说,你的结局太凄惨。我知道,太平湖就在您的出生地旁,这是您书写的最大的悲剧。那一夜,您徘徊于湖畔,想到昔日温和的人今日如此发狂凶悍,您笑了,【评:应该是苦笑吧】笑得困惑。东方既白,您纵身一跃,永远化作太平湖一尾墨色青鱼。【评:老舍先生终于可以随意畅游了,比喻中隐含悲愤】

先生,我想对您说的,太多太多。泪珠与笔墨齐下,我无法用语言再去表达。世道变暖了,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您当年只是纵身一跃,而如今我的思念,依旧长路漫漫······(北京第八十中学 高二年级 尚昊成)

点评:

老舍是著名的“京味”作家,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饱含对老舍先生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的真挚情感,读来令人动容。“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作者精心选取屋内屋外两种典型事物,一静一动,似乎都与逝去的主人有着生命的关联,拟人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山河破碎,子规啼血”简短的八个字,内涵丰富,字字千钧,暗示了那个特殊年代老舍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结尾段“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的问话,直击人的心底,发人深省。恰切而艺术的表达,是传递真情实感的保证。作者作为高二的学生,对老舍了解之深,对问题认识之透,实在难能可贵。

老舍的伟大,首先还在于他的作品的不朽,本文如能谈谈对他作品的一两点感悟,或许对“这个人”的评价会更全面。

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名师点评:《倾诉》

亲爱的爸爸:

距离上一次跟你相见已经有两年的光景了。学习的压力,再加上时间的匆匆,让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放假就去哈尔滨看你。一周一次的电话也逐渐缩减为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了,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打电话给你了。不是女儿不孝,其实我真的有好多好多话想向你倾诉。只是那些,用语言真的没法表达,那么,借这个机会,写给你。

其实,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怨过你离开这个家,也不曾怨过你不能陪在我身边。父母的选择我不能主宰,我所能选择的只有享受你们给我的爱。所以,爸爸,您真的不用觉得亏欠我什么,总想着要尽你所能用物质来满足我,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我能感受到你对我的爱,就够了,我不是那个哭着喊着管你要玩具的孩子了,真的不是了。

你结婚的消息还是妈妈告诉我的,转眼间已经过去三年了,那句一直没能说出口的“祝福”,还一直搁在心里。我知道你怕我接受不了,想瞒着我。可是你的宝贝女儿真的不会因为这个而感到难过。因为我是真心地希望我帅气的爸爸可以幸福,有人照顾。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啊。只是一直没机会见到这个替我照顾你的女人,我总在想,这个女人一定和妈妈一样漂亮。这样和你才配。

小时候开始喜欢管你叫“老爸”,你总是拍拍我的头说:“我哪里老啊。”上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老爸是真的老了。原本乌黑的头发,现在也依稀可见银丝,原本瘦削的身体也显得有些发福。只是看我的眼神和那微笑没变,十几年来都一样。你喜欢陪我买衣服,一次看着你忙前忙后的身影,我突然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觉得夸张,心里暗想,一个“背影”真的有那么感人吗,但在那一刻,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那份感动。倘若我有足够好的文笔,我也一定要写那样一篇文章给你,不用流传千古,只给你一个人看,我亲爱的老爸!【评:描述具体,联想《背影》,丰富文章内涵】

两个月没跟你联系了,是不是也应该给你汇报一下近来的情况。文科班的学习压力好大,感觉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以前妈妈说起过,你爸当年文科成绩可是很厉害,那么,不知道同样文科出身的老爸有什么好建议给我。也许在你印象里,我还是那个小学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好学生,可是一直没有告诉你,现在我的成绩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许算是很差了。对不起,老爸,我不说,只是怕打破女儿在你心中的那个优秀的形象啊。

不记得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嘴唇上下一闭一合,现在却觉得好久都没说,但真真的想说了。爸爸,女儿是真的很爱很爱你,爱到想要在你身上贴上标签,我最帅的老爸,爱到我也要贴给自己一个,一定是“最帅的老爸的女儿”;爱到想现在就飞到你身边,依偎在你的怀里。 老爸,今天就期末考试了。这个假期一定会去看你,我保证。 女儿:丁格

出去,看日出

那一天的日出经历,像是开启了我生命中一个新的纪元。

山中一夜饱雨。次日天还黑着,父亲就叫起我爬山去看日出。迎着雨后的寒气,踏着路上的积水,我们奋力登上山去。山顶树密雾浓,浓重的水汽从谷底腾起,只能隐约看见乍现即隐的一山半壑,我心里不禁后悔:真不该离开温暖的旅馆,或许今晨根本看不到日出。

我和父亲在朝东的亭子上等待。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云雾渐淡,几颗星星钻了出来,如蓝丝绒上的点点星钻。又过了一会儿,太阳从远处的驼峰中露出头来,带着波动的金红色光晕,像一汪金色的湖水,为旁边的云霭染上漂亮的红色,远处的山峦像是剪影般映照在深蓝的苍穹下。我被这壮丽的美震撼了。那是电脑中模拟不出来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景观给了我巨大的冲击,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带我来的用意。

太阳缓缓升起,天空变成了浅蓝。附近的某个寺庙响起了钟声,庄重而浑厚,冲破了原始的幽静,回荡在山间。我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归属感,也想像寺院中的隐士们一样,在苍碧交叠的岑寂山影中,看花开花谢,望云卷云舒。我想到了在喧闹的水泥丛林中的家,想到了自己每天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的忙碌,我真庆幸自己走出了都市中的家门。置身这壮丽而静谧的自然,心仿佛受到了净化,心里有的只是精神的平和与安宁。

我不禁又想,这个返朴归真的地方,过去曾有人、也一定会有人来看日出,他们的心灵也会接受一次日出的洗礼吧?过去、现在、未来,纵使朝代更替,世界有了那么大的变迁,太阳不还是照样东升西落吗?我心中浮出了一种肃敬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长不过三

万六千日,是多么渺小,所以我要在活着的日子里,拥有“日出精神”,不断前进。这是日出告诉我的人生道理,是课本不曾真正教会我的。

请走出去吧,离开网络的虚拟,离开巢穴的温暖,去看一场日出,接受洗礼,开启一个生命的新纪元。(北京汇文中学 高一年级 田晴)

点评:

这是一篇记游的文字。本文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较好地描述了登山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色,更在于很好地记录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壮丽的日出,让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从起初担心白白早起的后悔,到生出了许多人生的感悟。

寺庙的钟声,突显了山间的幽静。这首先让作者的心中升起了一种归属感,也想“在苍碧交叠的岑寂山影中,看花开花谢,望云卷云舒”。心静了,思想就走得更远了。古往今来,“朝代更替,世界有了那么大的变迁,可太阳不还是照样东升西落吗?”意识到自然的伟大,作者的心中又浮出了一种肃敬感。这样的思考够有深度了吧?但这还没有完,作者又想到了个人生命的渺小,感悟到要在活着的日子里,以“日出精神”,不断前进。——而这些,作者说,“是课本不曾真正教会我的”。

作者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本文是一篇“我手写我心” 的好文章。出去走走,不仅可以丰富见闻还可以充盈心灵。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名师点评:《这与我有关》

夏日,我坐在屋子里,母亲进屋为我打开空调,我说:“现在还不算热,关了吧,省省

电。”但母亲的一句话却让我沉默:“中国那么多人,不差咱们一家。”类似的话我曾经听过很多次了,但当我听到这个回答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与我无关么?【评:以小见大,引发人们的思考】

“这与我无关。”我想也许这就是一些人的“心声”,因为他们不爱这片土地。如果他们爱,为什么死猪会漂浮在江面上?为什么污水会注入河流里?为什么重金属会污染这美丽的土地?

究其原因,我们的骨子里缺少主人翁的意识【评:表达观点,直言了当】。自秦开始的几千年封建统治,让人民从敢怒而不敢言,变成了事不关己则漠不关心。那时,有谁敢大喊“我是这土地的主人”?没有!因为,人们只知道土地属于那坐在高高庙堂之上的九五之尊。于是,这种思想印入了中国人的基因,流传了两千年。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当今: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戴着官帽的奴才”。他们手腕上戴着名表,房产证上登记着别墅,银行账户上存着赃款,还有房间里面养着的小三??当雷政富揽着赵红霞的时候,他想过国家的利益与他有关么?【评:对不良现象的揭露,表现作者的仗义执言】

一个没有主人翁意识的人不管屁股坐到了哪里,都永远不会发自内心的去爱这片土地,这是最可怕的!

“这与我有关!”这应该是新一代青年人的呼声。对待那些正准备建设的重污染项目,人们终于敢于行使自己的权力,发出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声音,因为我们爱她。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愈加开放的平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中国人终于有了捍卫自身权益的勇气和条件。我们看到了这种力量,看到了不少的官员被“微博”拉下台,许多的民生问题也因此有所改善。

那段基因正慢慢从我们身上消失。终于是时候了!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负责任地大声喊出:这,与我有关!【评: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可以转化成更多的正能量】 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的文章,朝气与锐气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