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1:3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外活动论文:开展课外活动 促进素质教育 【摘 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创建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每个学生享有选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外活动 自主 有效 充实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从中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的较好结合,既要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坚持统一标准,重视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案,重视多样性,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的今天,有的学校把课外活动当成一种形式;有的学校甚至托辞“为了学生的安全”而禁止学生进行春游、秋游和野炊等课外活动;还有的老师和家长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认为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相悖的。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的结合,学校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一、自主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综合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主要体现为兴趣、态度、情感、品德、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形式。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侧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的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组织的,他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地、有选择地参加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或课外阅读活动等。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更重要的是,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还可以改变自身一些不良的品行,是一个不断磨练意志的过程。课外活动作为教育的第二渠道,便于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在这方面就特别重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学科活动(挑战奥数、写作小组等)、课外阅读活动(经典诗文诵读、阅读名著、童话故事等)、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学生多次获得“希望杯”数学竞赛的奖牌和作文竞赛的名次。在课外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及各种才能。
二、有效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可以运用报刊、电视、网络、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