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3:48: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但不轻易落手写小文章,象江泽涵、廖山涛、段学复等,但谈起大问题颇为津津乐道,这让年轻的王鲁燕、张益堂们“中毒”匪浅。也只有北大,才能够让王鲁燕、张益堂们活得很舒服。很难想象,英语一塌糊涂、在其它学校可能无法生存的王鲁燕,在考研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还可以留校当老师,系主任人前背后还把他夸成一朵花。要不是结婚后生活压力太大,王鲁燕也许会在数学上留下一篇神话。

张益唐1982年毕业后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承彪读了三年的硕士。潘承彪教授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山东大学校长、因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工作而闻名的潘承洞院士;而我们《数学文化》的主编刘建亚、编委蔡天新都是潘院士的高足。潘氏兄弟也是北大数学系校友;哥哥是1952年入学,弟弟是1955年入学。丁石孙在他的《自述年谱》中对他们有这样的描述:“潘承洞认为潘承彪基本功比较扎实,他有什么想法,就让他弟弟帮着算”。大学毕业后,哥哥去了山东,弟弟留在北京。

【张益堂的硕士导师潘承彪(右)和潘承洞】 (展涛摄)

北大数学虽然77级没有招生,但于1982年初还是招了77级本科毕业生作为硕士研究生;那是1966年后上高中的人第一次成为研究生。那时的北大,大学生戴白底的校徽,研究生戴桔黄色底的校徽,教师戴红底的校徽。80年代初在北大校园最难看到的是那些带橘黄色校徽的天之骄子;大概全校也就100多位吧(现在很多学校一个系的研究生就可以顶上那时全北大的研究生了)。因为历史的原因, 1977级的学生是78年的春季入学的,而78级的学生是78年秋季入学的;所以这两届研究生的入学时间也就相差半年。1982年初来北大读数学研究生的有南京来的田刚(现北大数学院院长)、山东来的张继平(前任北大数学院院长)、上海来的张来武(现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湖南来的许进超(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讲座教授)、武汉来的吴志坚(现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数学系主任)、南京来的巫孝南(现香港浸会大学教授)等,其中北邮考进来的贾朝华(现中国科学院数学院的教授、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师从潘承彪教授,研究解析数论,并且他在北大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张益唐是1982年秋天本科毕业后跟随潘承彪的,也是研究数论。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益唐来到了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West Lafayette)的名校普渡(Purdue)大学读博士。普渡大学最著名的是其工学院;我前年去台湾的成功大学访问,在其校史馆里第一次知道是普渡大学把一个小小

的台南学院变为亚洲名校。其中多名普渡教授在1950-60年代的台南乡下一住就是十几年,把一个穷孩子硬给拉扯成一个高富贵的帅小伙。在美国的普渡大学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乡下,最大的乐趣也许就是钓鱼,摘摘老玉米了。这应该是研究数学,特别是纯数学的天堂了。

【张益唐的博士导师莫宗坚】

张益唐在美国的导师是从台大走出去的代数专家莫宗坚(Tzuong-Tsieng Moh),他1969年到的普渡大学开始学术生涯。北京大学数学丛书里面的莫宗坚的《代数学》是很不错的代数参考书。莫老师也是性情中人,网上流传的他的《少年游--我的大学时代》很精彩;看看小标题就能体会到:“读书记 ;生活记;恋爱记;跷课记...。”文章开头一段:“民国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我从中部的台中一中考上了台大化学系。 当我只身远赴台大报到入学时,看到堂堂学府,几排高大的椰子树,眼睛为之一亮。 又有梳着清汤挂面头发的女生们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