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05: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村庄道路竖向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3.1.7 计算行车速度(km/h) 项目 凸形竖曲线半径(m) 凹形竖曲线 半径(m) 极限最小值 一般最小值 极限最小值 一般最小值 250 400 250 400 25 150 250 170 250 20 100 150 100 150 20 60 90 60 90 15 30 25 20 15 竖曲线最小长度(m) 3.1.3 村庄道路横断面设计

(1)按《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规定,道路按红线宽度分为四级,四级以下为巷道和入户道路。

村庄道路横断面 表3.1.8

项目 计算行车速度(km/h) 路面宽度(m) 建筑红线宽度(m) 村庄道路级别 主要道路 30 14>B≥10 14~20 次要道路 20 8>B≥6 10~12 宅间道路 20 5>B≥3 — 村庄使用的运输工具决定着宅间道路的宽度,各种运输工具对路面宽度要求应符合表3.1.9规定。

宅间道路路宽 表3.1.9 运输工具种类 路面宽度(m) 骡马 1.5 平板车 2 牛马车 2.5 拖拉机、农用车 3 注:道路一般为混合路面,不设人行道。

(2)路拱设计应符合下表3.1.10规定。

路拱设计坡道 表3.1.10 路面面层类型 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沥青表面处治 碎(砾)石等粒料路面 路拱设计坡度(%) 1.0~1.5 1.5~2.0 2.0~3.0 注:①纵向坡度大时,路拱坡度取小值,纵向坡度小时,路拱坡度小时取大值。②严寒积雪地区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小值。

(3)道路横断面可以设置成单坡,也可以设置成双坡。道路标高原则上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渠(或管),设计应根据当地降雨量、暴雨强度进行计算。

(4)道路两侧行道树间距以5~10米为宜,树池为1~1.5米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

3.1.4 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路基回填料一般用天然土,天然土一般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有机土、特殊土,详见图3.1.3。

路基回填土选择时应注重土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机土、膨胀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填土等。回填路基土应分层压实,密实度达90%以上,回弹模量不小于15Mpa。路基基底应尽量修理平整,压实,密实度大于87%。若基底土较为潮湿或地下水位浅,应开挖沟槽设置盲沟,对地下水进行疏导;若基底土潮湿松软,应向下清挖一定深度,更换为巨粒土或粗粒土分层压实。

(2)路基设计还包括道路两侧挡土墙及涵洞设计,挡土墙及涵洞设计可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参照城市道路和公路标准图集及相关规定设计。

3.1.5 车行道路面设计

(1)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

面层为直接承受上部作用力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

基层为路面的主要承重部分,和面层一起把荷载作用力传至土基,由一层或数层组成。 垫层为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在土基水、温状况不良时,用以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提高路面结构和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并可扩散荷载,以减小土基变形。若土基条件好,则可不使用垫层。

面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温度稳定性;基层应选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垫层材料要求水稳定性好。

(2)车行道路面推荐做法。

① 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可参照表3.1.11做法。

村庄道路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做法 表3.1.11 道路等级 厚度 面层(mm) 基层(mm) 垫层(mm) 主要道路 180-200 150 150 主要道路 150~180 150 150 次要道路 120~150 120 150 次要道路 100~120 100 100 宅间道路 100-120 100 100 注:在基层下覆土基水、温状况良好时,取消垫层。 基层材料常见的有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级配碎砾石掺灰、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石屑等。垫层材料一般为天然砂砾石、灰土(2:8或3:7)。

② 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参照表3.1.12做法。

村庄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做法 表3.1.12 道路等级 厚度 面层(mm) 基层(mm) 垫层(mm) 主要道路 50 250 150 主要道路 50 200 150 次要道路 40 150 150 注:1、在基层下覆土基水、温状况良好时,取消垫层。 2、由于太多道路机械施工不便宜,沥青混凝土面层人工操作也难以保证质量,因此建议四级巷道和入户路不用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有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耐磨性较好。 ③ 泥结碎石路面

村庄泥结碎石路面做法 表3.1.13

道路等级 厚度 面层(mm) 基层(mm) 垫层(mm) 次要道路 80 150 150 次要道路 80 120 100 宅间道路 60 100 100 注:在基层下覆土基水、温状况良好时,取消垫层。 基层材料常见的有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级配碎砾石掺灰、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石屑等。

④ 块石路面

块石路面可用于村庄次要道路及宅间道路。具体做法是:面层为500~800mm厚500×500 mm规格块石,上基层为60mm厚粗砂,下基层为100mm厚级配碎石碾压密实,垫层为100~150 mm厚天然砂砾石。当基层下覆土基水、温状况良好时可取消垫层。

⑤ 预制混凝土路面

预制混凝土路面可用于村庄次要道路及宅间道路。具体做法是:面层为100~150mm厚350×350 C25预制混凝土块(预制块外形有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铺块缝灌1:3水泥砂后洒水,上基层为30mm厚粗砂,下基层为150mm厚级配碎石碾压密实,垫层为100~150mm厚天然砂砾石。当基层下覆土基水、温状况良好时可取消垫层。

3.1.6 人行道路面设计

(1)人行道路面设计,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采用道面结构。道面面层应平稳、稳定,晴天灰尘少,雨天不泥泞,行走安全方便。常用人行道面结构组合类型及厚度,可参照表3.1.14做法。

村庄常见人行道路面做法 表3.1.14

编号 名称 混凝土面 做 法 1、60mm厚C25混凝土面层 2、100mm厚碎(砾)石碾压密实 3、素土夯实 1、在80mm厚C25混凝土上嵌粘卵石面层 2、30mm厚粗砂垫层 3、100mm厚碎(砾)石碾压密实 4、素土夯实 1、50mm厚大理石、砂岩、石灰岩等板材 2、20mm厚1:3水泥砂浆铺砌及灌缝 3、60mm厚C15混凝土 4、100mm厚碎(砾)石碾压密实 5、素土夯实 1、35mm厚预制混凝土块面层,块缝内灌1:3水泥砂铺砌后洒水 2、30mm厚粗砂垫层 3、100mm厚碎(砾)石碾压密实 4、素土夯实 卵石面 石板面 (预制混凝土块铺装也可参照此做法) 预制混凝土块铺砌面 (2)人行道道面的路缘石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条石、普通粘土砖,路缘石可与道面齐平,亦可按绿化要求高出路面。

(3)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5~2.0%。 3.1.7 道路排水

(1)道路路面雨水的收集排放应与村庄雨水排水系统统一考虑。在有雨水排水系统地段,路面雨水沿道路横向流入偏沟,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排水沟渠或管中。在无排水系统地段,对于小范围内的路面和街坊雨水,可通过道路边沟排放,边沟设于路缘石外侧,与路缘石一起砌筑,沟一般为矩形,底宽0.3m,深度0.3m~0.5m不等,可用明沟,也可用暗沟形式。边沟可砖砌或片石砌筑。

(2)道路边沟较长或承担较大雨水时,排水流量应按临近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选用0.25~0.5年,降雨历时选用t=5~15分钟。

(3)村庄道路纵坡小于3‰时,应设置锯齿边沟,锯齿边沟做法可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做法。

3.1.8 道路绿化

(1)道路绿化指路侧带、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道路绿化设计应结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美化等要求,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形式、适宜树种。道路绿化设计应处理好与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