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制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55: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泉店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泉店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神火集团技术管理规范》及公司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回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一、顶板管理领导组

为确保本制度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组 长:曹广远

副组长:贺东利 刘清华 王 凯 刘 超 伍庆风

崔 忠 张 辉

成 员:安委会成员

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科室井下工程技术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二、责任划分

1、生产科负责组织顶板隐患排查,汇总排查结果,建立顶板管理巷修台账,安排、协调顶板隐患整改处理,落实隐患闭合等,全面负责矿井的顶板管理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编制切实可行的巷修计划并监督落实。

2、生产科负责矿井巷道支护设计、顶板支护管理及矿压数据收集管理工作;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实际,指导相关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

3、地测科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设计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

4、通风科负责排查主要通风类巷道是否满足风速要求。

5、安检科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6、综采队负责采煤工作面机巷、采煤工作面、风巷顶板排查及日常维护工作。

7、掘进队负责责任区内顶板巡查和巷修工作,并负责所施工巷道在移交前所有的顶板管理和巷修工作。

8、机运单位负责对责任范围内的巷道进行日常顶板排查,并进行“敲帮问顶”, 处理好顶板危险源,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隐患及时

1

上报生产科进行协调处理,对于能够及时处理的隐患,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进行及时处理,如不处理造成事故的,责任全部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承担。(附件1:敲帮问顶记录表)

三、顶板管理具体要求

1、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①迎头割岩(放炮)后必须采用前探梁或带柱鞋点柱作为临时支护,施工锚杆、安装锚杆时必须在临时支护下进行。

②架设前探梁之前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敲帮问顶,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③锚杆施工前应检查前探梁背顶是否严实,护顶是否有效,施工时不得拆除临时支护。

④上山掘进期间,巷道断面内垂直高度大于2m部分应配合锚杆、锚网进行支护,防止施工期间迎头片帮。

⑤顶板破碎时,缩短循环进度,每循环进度不得大于锚杆间距加最小控顶距之和,循环进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⑥工作面每次放炮前后,必须对迎头5m内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锚杆螺帽松动的必须立即进行二次紧固,发现有撕网现象,必须及时更换新网。

⑦每次喷浆前,必须对喷浆范围内锚杆进行二次紧固,并充分冲尘,将巷道帮、顶冲洗干净,喷浆后,洒水养护不得低于7天。

⑧岩巷掘进工作面施工锚杆、锚索(托梁)和喷砼支护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执行,滞后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⑨ 施工炮眼(割岩)前必须再次找净巷道迎头20m内顶板的活矸、危岩。

⑩ 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永久支护方式达不到控顶要求时,区队应根据生产科下发的业务联系单及时编写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更改支护方式。

(2)煤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①迎头割煤(放炮)后必须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相关内容。

②架设前探梁之前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敲帮问顶,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2

③架棚施工前应检查前探梁背顶是否严实,护顶是否有效,施工时不得拆除临时支护。

④顶板破碎时,缩短循环进度,支护紧跟迎头(炮前),必须编制有防片帮、冒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⑤炮掘工作面,迎头10m范围内必须采取防倒架措施。

⑥煤巷掘进工作面施工锚杆、锚索(托梁)支护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执行,滞后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⑦巷道掘进遇到特殊情况(地质构造、过巷道、老空、及顶板岩性变化等),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⑧巷道掘进施工要连续作业,临时支护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永久支护,严禁长时间使用临时支护。

2、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①工作面液压支架(特殊地段含单体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有现场检测手段。

②工作面液压支架的中心距、架间隙、直线度、端面距等参数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架不超高使用,接顶严实,支架不挤不咬,相邻支架顶梁无明显错茬,支架编号清晰。

③工作面伞檐长度、特殊地段特殊支护齐全,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顶板没有台阶下沉情况。

④工作面回采期间遇到特殊情况(过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区域)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端头支护形式,超前支护形式、距离(架棚巷道含超前替棚距离)、单体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⑥上、下顺槽放顶线与工作面放顶线平齐,挡矸有效,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悬顶面积大于2m×5m)的区域采取措施,顺槽内无空帮、空顶现象。

⑦单体柱有防倒措施,工作面挡矸网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敷设。 ⑧工作面处理漏顶、片帮等事故时按《作业规程》及专项技术措施要求进行。

⑨工作面布置矿压观测设备,两巷设置观测基点,加强工作面动态监测,并将观测记录上交生产科。

⑩工作面坚持带压擦顶移架、跟机移架,顶板破碎区域要进行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