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5 17:5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译文

以前有个有钱人,痴呆无知。到别的富贵人家,看见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高大宽广庄严秀丽,心里十分羡慕,想:我有钱,为什么不盖一栋楼呢?于是叫来工匠,告诉他们盖一栋。第二天,工匠在地上垒砌砖块,太阳落山后就去休息。有钱人见了,十分奇怪问工匠:\想干什么?”工匠答道:“先做底层。”有钱人说:“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屋子。”工匠很惊讶:“哪有不建下面的而能盖出第三层来的?”有钱人坚持自己的要求。当时的人听说了都嘲笑他。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2.5 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yú),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据《搜神后记》改写)

译文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这个人依赖这个活命。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料想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

11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于是人就死不了了。啊,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注释

1、支命:活命

2、分:估计,大约 4、诸:几个 6、负:背 8、啖:吃

10、稍:逐渐,慢慢地 12、既:已经 14、坎:坑。 16、言:说

3、良久:良,甚;很。很久 5、赖:依赖,依靠 7、馁:饿

9、须臾:一会儿 13、堕:落下

11、之:代词,他,指射鹿人 15、遂:于是、就

启发与借鉴

上文说的那头熊,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堕入坑中的猎人,还给他吃的,最后救他出坑。大多数动物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的,除非人惹怒了它。人与动物应该建立亲密共存的关系的。所以说动物并非无情,只是人们不了解它们.

英国有个叫珍妮的女孩,在非洲度过了18年,成天与野生的熊生活在一起,考察它们的生活习惯,竟与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于犬救人、马救人的故事,古往今来不计其数。

文言知识

须臾。“须臾”是个时间副词,相当于“一会儿”。上文“须臾,有大熊入”,意为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坎内。“须臾”的同义词有“俄”、“顷”、“旋”\未几\,“既而”\俄而“等。

12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3 第33单元

3.1 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翻译:

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正巧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用来治伤口,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于是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来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注释:

(1)昔:从前。 (3)焉:那里。 (5)以:用。 (7)疮:指“伤口”。 (9)蛇衔:指蛇衔草。

(2)值:正巧。 (4)著:放。

(8)《抱朴子》:东晋道家理论著作。东晋道家理论著作。

(6)验:灵验。

3.2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讼,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见五六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亦有智也。

译文:

距离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狗大叫起来,一位僧人醒了,(他发现了那个小偷)。于是小偷就砍下僧人的头,僧人就倒在地上,死了。于是小偷抢劫完财物后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僧人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体,非常惊讶。于是他们就到官府报案,那只狗也和他们一起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狂欢。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对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这个举动)觉得很奇怪。不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僧人怀疑他是小偷,便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是他。大概狗也是有智慧的吧。

词解:

1.去:距离。

2.许:左右(的地方)

3.刹(chà):寺庙。 7.觉:察觉

4.颇:很。

8.遂:于是,就。

13 5.盗:古代盗是小偷,贼是强盗。 6.逾:翻越。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9.亡:逃跑。

10.诣:到......去。 14.啮:咬。

16.盖:用在句首,表示原因,原来的意思 18.疑:对...感到怀疑。 20.俄而:一会儿. 22.越:抢劫

11.从:跟从,跟随。 13.怪:对···感到奇怪。 15.置:放。

12.肆:店。

17.立仆:立刻倒下去(死了)。 19.翌(yì)日:第二天 21.徒:酒徒. 23.古:古老

句子翻译

乃诣官讼:于是两个小僧人就到官府报案。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觉得很奇怪。 啮一徒不置: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

文言知识:

“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又“逾午方至”,意为过了中午才到;“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以上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9】

智犬表现:

一.智犬警觉性高,能够及时发现小偷,提醒僧人注意; 二.智犬记忆力好,第二天可以准确的发现小偷。 狗有思维能力,能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 充分说明了狗的嗅觉好,在满身酒气人中找到小偷。

中心

歌颂狗的灵敏。做坏事的人,没有好下场。

3.3 神针道人

凌云①北游太山②,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然。”道人针其左股立苏。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云针术,治病无不效。

译文

有个叫凌云的人到北边的泰山去游玩,在一座古庙前看(遇)见了一个病人,(他奄奄一息的)快断气了。凌云在一旁久久哀叹,一个道人看见了就说:“你是想把他救活吗?”凌云说:“是的”于是道人用针刺那个人的左腿,那个人马上醒过来了。道人说:“这个人是被毒气侵入的体内,并非(要)死了,(等他体内的)毒散了他自己就会苏醒(好)过来罢了。”于是道人教会了凌云针术,从此之后凌云医治病人都没有不好的。

注释

太山:泰山 生:活

值:遇到

垂:即将 股:大腿

14 然:是的,是这样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苏:苏醒 耳:罢了 注解

授:传授 汝:你

①凌云:人名②太山:既泰山 例句

云嗟叹久之:凌云在一旁久久哀叹。 汝欲生之乎:你是想把他救活吗?

3.4 杨务廉有巧思

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朝野佥载》的原文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

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省日盈数千矣。(出自《朝野佥载》)。

译文

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布施的人每日满数千人。

注释

1、选自唐·张鷟《朝野佥载》。 3、常:通“尝”。 6、尝:曾经 8、执:拿 12行:从事

10。云:说

2、将作:官名,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

4、沁州: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源县。 7、欲:想 9·作:发出 11。乞:乞讨

5、布施:本是佛教语,意思是把财物、法度、无畏施舍于人。后来一般指以财物施舍于人。

3.5 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3益:好处。

5恒:一直、持久,常常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4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6敝:破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