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1:13: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279÷ 3 ÷ 3 735 ÷ 5 ÷ 7 800 ÷(2 × 4)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32 × 2 24× 5 77÷ 7 64 ÷ 8 96 ÷ 4 11 × 3

3、淘气每分钟录入96个字,需要10分钟完成,同样的任务,笑笑8分钟就录完了,笑笑平均每分钟录入多少字?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20页练一练剩余题目。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称,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践操作活动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难点:空间知觉的建立与培养。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一)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三、课堂活动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课文第24页“练一练”的第1、2和3题。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24页“练一练”的第4、5题。

教学反思:

(2)轴对称(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用具: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 教学设计: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