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0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艺术

熊建玲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能为班级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教”与“学”却是一对矛盾体。尤其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和“疾风怒涛期”,他们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平衡被打乱,其思想,情绪表现为不稳定,既敏感好奇,憧憬未来,又感情脆弱,容易消沉;同时孩童般的坦率少了,不肯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潜藏着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常处在自我矛盾之中。如何引导好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认为良好地沟通至关重要。虽然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吗?也许,你曾多次找学生谈话,问:“最近自己的思想状况怎样?”“你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意见?”等等,结果学生的回答和你的问题一样空洞,效果可想而知。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既可以了解学习和思想状况,又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创建和谐班级。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三步曲”。 一、观察和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

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和学生互动发展共同成长。孔子说,因人施教。在班主任工作中,每接任一个新班,都应该用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我们可以利用上课时间、休息时间、班级活动时间、就餐时间和在公寓就寝等一切机会仔细观察学生,可以从学生交往中看出哪些学生有号召力、哪些学生有组织能力、哪些学生比较成稳,通过各种途径来掌握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白云奉献给蓝天,雨季奉献给草场”,而教师的奉献在于给学生爱心,爱心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工作成功的感情基础。 就拿现在我承担的乘务员班来说,其中有这样一个女生,经常与老师对着干,老师叫她做的不做,不叫她做的她却想着去做,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她与众不同,小小年纪浓妆艳抹,头发也是精心修饰过,并且很不愿与同学相处,经常独来独往,经常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外出,经常缺课达50节,通过多次与她交流后开始拉近了我与她的距离,她也如实的把她家父母离婚的事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她为什么会情绪低落,我例举了好多当前家庭的离婚问题给她听,而且也把她的想法告诉她的母亲,通过母亲的配合交流沟通,不出所料,她很快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借此我在班上表扬了她,并及时把她的进步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欣慰。现在这个同学再也不

化浓妆了,思想也稳定了许多。

观察的目的在于量化地分析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并在班级管理中及时把学生在校一天或者一周的情况记录下来。不定期地分析这些背景和情况对他日常表现的影响,并制定不同的管理教育措施。当学生突然情绪不稳定或考试不好,要能把着脉去引导他们。 二、信任和鼓励

马卡连柯说:“信任——这是头等重要的法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更多的理解、关怀、信任。班主任应体察学情,以情感的魅力,以平易近人的形象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待之把学生引向健康之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信任是他自我价值认同的需要,我们作为老师要为他们搭建这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要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生的闪光点、点滴进步,若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信心。中学生很看重自尊和荣誉,他们常表现出爱惜荣誉,争取在同伴中获得认可,甚至取得某种威信。激励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曾经班上有个男同学,经常迟到,上课讲话,还顶撞老师,但人很聪明,只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第一周他迟到了五次,我没有直接与他家长联系,而是从侧面调查原因得知他家庭情况,从父母口中得知他以前的一些表现,他很孝敬母亲,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与他进行了认真的谈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