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2:4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 A、人口数量 B、人口迁移 C、人口素质 D、人口分布 2.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 C )

A、区域分工全球化 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3.全国性综合开发计划是下列哪个国家的?( A )。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4.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 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 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 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

5.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 C ) A、局部优势 B、潜在优势 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 6.下列不属于区域具有的特征的是( B ) A.整体性 B.统一性 C.结构性 D.动态性 7.下列不属于按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分类的是( A )A.地下资源 B.天然食物 C.矿产 D.森林 8.( C )是人类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A.社会环境 B.经济环境 C.自然环境 D.区域环境 9. 不属于同一类的生态环境补偿方式的是:( B )。A.实物补偿 B.基金 C.技术补偿 D.政策补偿 10.20世界90年代( D )学者提出了“阳光经济”理论。

A.杜能 B.沃尔特—艾莎德 C.杰奎—西斯 D.赫尔曼—舍尔

11.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

A.人口容量 B.适度人口 C.人口承载力 D. 最大人口量 12.区域合作的类型包括区域行业合作和( A )

A.区域全面合作 B.区域市场合作 C.区域生产合作 D.区域商业合作13.下列属于区域最基础的特性是( C )

A.整体性与结构性 B.整体性与动态性 C.结构性与动态性 D.动态性 14. 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内容的是( B )

A.生态环境调查 B.调查资料整理 C.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D.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边际外部收益简写( B ) A.MPB B.MEB C.MSB D.MSC 16.下列不属于按产业布局指向性分类的是( C )

1 / 15

A.原料指向性 B.消费市场指向性 C.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 D.交通枢纽指向性

17.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B ) A.出生率 B.自然因素 C死亡率 D.人口迁移 18.下列技术引进中属于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的是( B )。 A.合作生产 B.成套设备 C.合资技术许可 D.合资设备入股

19.国际上,( A )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国家。A.挪威 B.俄罗斯C.英国D.美国 20.学术界对技术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内容中属于狭义技术进步的是:( D )。 A.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B.提高规模经济 C.政策的影响 D.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 21.战略目标按期限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 A )年。 A.5 B.10 C.15 D.20 22.下列不属于区域分析主要内容的是( B )

A.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B.区域动态分析C.区域经济分析 D.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23.不属于生态破坏损失评估方法的是( C )

A.直接市场法 B.实验评价法 C.系统分析法 D.成果参照法

24.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按人口年龄构成来划分人口再生产类型,0—14岁人口比重占( B )位增长型? A.30% B.40% C.50% D.60%

25. 在发展中国家中,( A )率先开展绿色GDP核算。 A.墨西哥B.巴西 C.印尼 D.泰国 26.属于区域分工理论基础的是( D )

A. 库兹涅茨理论 B.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C. 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D.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27.下列属于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的产业是( A )A.资源密集型 B.主导产业C辅助产业D.基础性产业 28.不属于区域规划方法的是( C )。A.系统法 B.传统综合方法C.层次分析方法D.比较法 29.不属于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是( D )。

A.自主发展战略B.高速度增长战略C.变通经济发展战略 D.放任型发展战略 30.下列方式中不属于计划方式的是:( B )。

A.向心式极化 B.核心扩散 C.等级式极化 D.波状圈层式极化 3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特性的是( A )A.差异性B整体性C.多用途性D.有限性

32. 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是( B )A.类比法B.景观生态学法C.综合指标法D.图形重叠法 33. 区域经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 C ) A.区域利益 B.区域产业分布特点 C.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D.区域优势

34. 下列属于IMD中政府效率子因素的是( A )A.财政政策B.国际投资C.劳动市场D.价格

2 / 15

35.下列不属于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的产业是( B ) A.资源密集型 B.主导产业 C劳动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36.下列不属于扩散方式的是( A )A.向心式极化B.核心扩散C.波状扩散D.等级扩散 37.( C )理论基本上是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解释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演变机制的。 A.配第—克拉克定理 B.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C核心—边缘理论 D.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38.以下不属于弗里德曼核心区域的是( D )。

A.国内都会区 B.区域的中心城市 C.地方服务中心 D.上过渡区域

39. 根据建设部1990年颁布的标准,城市用地分为( A )大类。A.10 B.15 C.20 D.25 4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农业自然条件分析内容的是:( D )。 A.光照 B.土地 C.水分 D.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

41.下列不属于按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划分的是( B )A.原始型B.稳定型C.年轻型D.衰老型 42.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B )A. 核燃料B.地热C.化石燃料D.金属矿

43.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下列不属于替代市场法的是( A ) A.市场价值法 B.机会成本法 C.费用分析法 D.恢复费用法 44.下列补偿分类中不属于按补偿主体性质来分的是( A ) A.经济补偿 B.政府补偿 C.市场补偿 D.社会补偿

45.下列外部性解决对策中,不属于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手段的是( D ) A.价格控制 B.数量控制 C.责任控制 D.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

46.人口统计学中,少年儿童比重为( C )的是成年型 A.<30% B. 20%-30% C. 30%-40% D.>40% 47. 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被称为( B ) A.区域政策目标B.区域政策C.区域政策工具D.区域政策效应 48. ( D )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A.区域优势 B.区域劣势 C.区域容量 D.区域地位

49.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建设目标,以下属于社会目标的是( C ) A.空间结构指标 B.经济效益指标 C.人口总量指标 D.空间规模指标

50.( B )强调资源的天然察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行为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A.核心产业 B.优势产业 C.主导产业D.支柱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是(ABCDE)。

A.区域差异;B.产业布局指向性;C.劳动分工规律;D.区域利益;E.区域优势

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