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31: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ɑ.o.e,许多儿童对ɑ的发音老不到位,教师则在发音规则与方法上浪费时间,效果却不明显。如果教师把握了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而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ɑ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台下一片哗然,学生纷纷举手:我知道怎样记住t的形状了!(我家也有这种伞,以后看到t,就想到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着下巴。)(还有,弯

钩还容易钩到扣子。)听着学生的回答,已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学生已经掌握了“t”的形状,再不需要更多的解释。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许多教师按常规音节去教,学生很容易遗忘,采用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教学,效果更好。故事激趣:六一节到,Z妈妈带小i上街,可小i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他哭着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紧跟在你身边。”因此Zi就变成整体认读音节,不再分开拼读。“学生上街”这一生活经验为学好整体认读音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复韵母ɑi时,请两名个头高矮不等的小孩上讲台来比一比,从而引出复韵母ɑi。又如:在教学声母m时,首先利用儿歌吸引学生:“红红和明明,一块儿捉迷藏,你藏我来摸,你摸我来藏,他们玩得真欢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声母就在儿歌中,从而引出m。这些都是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所学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刚入学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不仅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具有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刚入学两周的学生,在上汉语拼音复习课时,认读双音节词:

sī ɡuā zhuō zi,注意轻声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师主控,领着一遍又一遍地读,而应充分信任学生,发挥自主权与小组合作权,尝试拼读。会读了就站起来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指导范读,再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拼读,还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些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与信任下,终于展示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习题形式丰富多样,更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开展有趣的巩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国标教材人教版、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苹果、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用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好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