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考试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10:57: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与意义。

地理信息素养是指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获取、利用、开发地理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地理信息意识与情感、地理信息知识、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信息道德多个方面。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待地理信息有正确的认识、思想、态度、观念的;具备有关地理信息的本质、特性、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对地理信息源以及地理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形成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并创造新的地理信息、传递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地理信息创造者、地理信息服务者、地理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准则和社会风尚。

这也符合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地理学和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2.结合实例,论述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

遥感(RS)即遥远的感知,从广义上讲是指从远处探测和感知物体和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而远远距离进行探测的技术。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视力的延伸。例如我们可通过遥感图片直观的了解西南地区的地形,可以根据色彩判断雪峰和地表植被,同时可以观察山脉的走向,判断山岭、山脊、山谷、鞍部等基本的地形单元,以及植被、水文、土壤情况。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我们去某地旅游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机自带的定位系统精确定位所在地

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根据待定点的状态,这种定位称为静态定位。另一种就是动态定位,比如为飞机、船舶、汽车等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1)定位精度高;(2)测量时间短;(3)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4)提供三维坐标。(5)操作简便;(6)全天候作业。(7)功能多,应用广。

地理信息系统(GIS)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例如,测绘与地图制图,城乡规划,虚拟地理事物的三维场景等诸多领域。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3.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地耦合系统复杂性研究中的应用。

耦合系统是指两个具有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的系统,不仅有静态的相似性,也有动态的互动性。人地耦合系统指的是人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

一方面,人类生存与地理环境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地理环境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人地耦合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植被破坏、污染物排放、城市化发展等。在人地耦合系统中,当人类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那么地理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这些现象也可以用地理信息技术准确的反映出来,比如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地貌改变等。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地相互关系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措施对人地关系进行引导、强化,促进人地之间具有良性的、正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发两者内在潜能,从而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4.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目标和策略。 -->内容:1、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生成地理信息的能力 4、创造地理信息的能力 5、地理信息交流的能力

-->目标:1、具有良好的地理信息意识

2、掌握较系统的地理信息知识,形成较强的地理信息能力

3、养成良好的地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

-->策略: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地理信息环境,为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提供物质保证

1、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2、建立并完善软件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二、立足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具体指导学生地理信息收集、处理、运用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效收集、分析、评价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以地理信息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