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1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诗经》之《豳风·七月》
论文摘要:
论文对《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一诗进行了着重研究,查阅了多部文献资料,简要综述了各部文献在《七月》的作者、内容、主旨、意义等方面的看法与观点。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得出的结论为:《七月》是奴隶做的一首农事诗,“描写了从周代先人后稷、豳公(公刘)以来,奴隶社会生活的实景。书写了农业奴隶们一年中的辛勤劳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压迫。此诗不仅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七月》 作者 主旨 意义
①
引言:这是西周奴隶做的一首农事诗。是纯粹的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奴隶之歌。它形象而具体地为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奴隶社会里现实生活和阶级对立的历史图景,是对于奴隶社会极不合理的、极不平等的剥削制度的深刻暴露。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原诗: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豕开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八章,章十一句)
一、《七月》的作者
这是西周奴隶做的一首农事诗。是农事诗,历来无异议。然作者为谁,其说不一,或曰周公陈王也,如“《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至王业之艰难”,“毛以为周公遭管蔡流言之变,举兵而东伐之。忧此王业之将坏,故陈后稷及局豳地之先公,其风化之所有,缘致此王业之艰难之事。先公遭难,乃能勤行风化。已今遭难,亦欲勤修德教。所以陈此先公之事,将以比序己志”,“周公以立国之本,衣食之原,朝夕诵于王前,可谓万事教幼王之法”,“周公以称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瞀矒朝夕讽诵以教之”,“陈王业所自始也”等等;或曰农奴集体创作,如“这首诗是西周时代豳地农奴们的集体创作,叙写他们在一年中的劳动过程与生活情况”
⑧
⑦
⑤
⑥
④
③
②
等;或曰“一个受过文学训练的农家子”;或曰“田野农民酬酢往复之辞”,如“此野田农民,酬酢往复之辞,故参杂无次序”等。
从《七月》所反映的劳动生活和稼穑经验,所用的人称和口吻,以及作者非常熟悉农事和了解民俗等情况来看,周公之说,附会无疑。又“读《七月》,如入桃源中,衣冠古朴,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此诗当为大王以前豳之旧诗,盖周公述之,而后世因误为周公所作耳”。郭沫若则认为“不是王室的诗,也不是周人的诗。诗的时代当在春秋末年或以后”,
⑨
“假使真是采自豳地,当得是秦人统治下的事,故只称‘公子’和‘公堂’”。这种观点也可看作一种新解,然其说根据尚欠充分,录此以备参考。
实际上,这是历史极悠久的一首民歌。《孔子》、《孟子》、《左传》、《汉书》等都曾引用过它。如“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
⑩
二、《七月》的内容与主旨
《七月》一诗,乃是纯粹的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奴隶之歌。它形象而具体地为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奴隶社会里现实生活和阶级对立的历史图景,是对于奴隶社会极不合理的、极不平等的剥削制度的深刻暴露。诗篇描写了奴隶们从春到冬,一年四季从事耕种、采桑、纺织、做衣、收获、狩猎、酿酒、盖房、凿冰、献羊、祝寿等类辛苦繁忙的劳动场景。
诗的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奴隶们过着无衣无褐的痛苦生活,以及忙于下田耕种的情况。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
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鲜明地描绘出奴隶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诗的基调是健康的,但蕴藏着深沉的仇恨与哀伤。这种仇恨与哀伤,毫无疑问是阶级意识的
反映,当然不能说是自觉的。
三、《七月》的意义
《七月》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首先,它描写真实,概括性强。本篇以细节的真实描写见长,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标志。诗人把奴隶们一年之中所从事的农事劳动和生活情景,都一一细致,非常具体地再现了出来。涉及面相当广泛,内容含量甚大,可谓包罗万象,如同连环画幅,足见诗的概括性强。
其次,它结构严谨,形式活泼。这首诗是按月令、时序谋篇布局的。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它开了后代十二月生产调的先河,为人们喜闻乐见。其大致轮廓是:从初春开始下田耕种写起,到年终农事完毕聚会宴饮结束,中间分别写了衣、食、住等生活情景,显得井然有序,结构非常严谨。
再次,它对比突出,侧重白描。全诗运用对比鲜明的艺术手法,突出表现了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情况,是非善恶,泾渭分明。同时,它还用白描手法,敷陈其事,即用事实和图画说话。歌者把满腔愤怨和不平之鸣,全都隐蔽在字里行间,使人自得于其言外。这样,反倒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此外,它还语言简朴,词汇丰富。诗句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五、六、七、八各言兼用。语言非常简朴无华,不假雕琢,不用夸饰。自然而亲切,富于表现力。
注释:
①《诗经解说》,陈铁镔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58-65页。 ②《毛诗传笺通释(十三经清人注疏)》, (汉)毛亨传。 ③《毛诗正义(附校勘记)》, (汉)毛亨传。 ④《诗疑》,王柏,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⑤《诗集传》(全二册), (宋)朱熹集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