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第四届微型课题研究一等奖盲评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04: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巴中市第四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

成果名称:农村小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的策略研究

本研究成果主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有哪些创新点 现行农村小学,学生表现越来越异常:惰性严重、霸性显露、野性凸显、依赖性很强、贪吃挑食突出、作文无话可说或空洞无物、任性明显和进取心不断弱化等。经过多方调研和理性分析发现一个急需研究的现实问题:农村现行在校小学生,90%左右都属于留守学生,由年老的“空巢祖父母”监管。空巢老人本身就有很多生活、精神和劳作方面的压力和无奈;加之,又受“隔代亲”的冲击和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留守孩子的缺憾,导致留守孩子亲情缺乏、必要的家庭指导缺失,不懂得宽容、忍让、理解,与人相处极不和谐,也不懂得体谅他人的艰辛,更不懂得感恩。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但是缺少生活的体验,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家里、在学校反而成了一个假性的强势群体。 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告诉大家:教师只埋头教书,不研究育人,不研究协调和沟通工作,最终的结局不外乎是“事倍功半”,浪费青春,徒劳一生! 现行乡村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留守学生、乡村教师和空巢老人是山乡的三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既拥有共性,又独具个性,相互交织,构成了农村学校教育的独特风景画。 乡村教师只要抓好、抓实留守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就会赢得空巢老人的信任,就会赢得留守学生的喜爱,就会赢得社会人士的赞誉,就会化解学校教育的难度。乡村教师抓好留守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一是现实大教育观的需要,二是学生学会作文的需要,三是学校新育人观的需要。 成果主要内容(即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方式方法、途径、措施、策略等) 乡村教师要耐心宣传和解释。一是借助家长会指导空巢老人如何照管自己家里的留守孩子,例证过于宠爱孩子的弊端,诠释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重要性,讲清如何进行家校交流与沟通,说明家校长期保持联系的好处,给监护人汇报好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等。二是借助《致家长或监护人的一封信》宣传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思路、或时令性育人方案等。三是结合学科教学或班队会渗透关爱空巢老人的思想,指导孩子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帮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或为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洗头、洗脚、梳头、陪着空巢老人聊天或散步、讲述学校的新鲜事儿等)。四是找点时间给孩 1

子讲述或例证关爱空巢老人的好处——既对别人有益,又对自己有利。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空巢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说道:“老师,还是你们知识多,懂得多。我们原来在家照管孙子,只管他们的温饱和安全,其余的确实对孙子都是百依百顺。今天听了你的讲话,我们才明白:我们不是称职的爷爷婆婆。今后我们一定多于你们联系,改变教育小娃儿的方式方法。” “老师,我上周回家,给种地的爷爷泡了杯茶送去,爷爷笑眯眯地夸我:今天你怎么变样了?爷爷今天真高兴啊!孙子看来长大了。”一次升旗活动结束后,一位学生跑到我面前,骄傲而自豪地给我讲道。 我有一次在与一位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通电话时,他感激地给我说:“老师,我有一件事还要感谢你。你把我家的孩子教育的好,每周周末回家,再也没有与他的爷爷奶奶拌嘴了,还学会帮他爷爷奶奶做家务事儿了。每周上学走时,还给爷爷奶奶打声招呼了,更重要的是还提醒爷爷奶奶在家不要太累了,要注意身体……” 可见耐心的讲解和细心地引导,还是会打动人心的,还是会感化顽皮分子的,效果就是工作的实绩,就是教师工作的辉煌。 布置特殊作业,要求孩子参与实践。乡村教师要硬性要求孩子在周末或节假日帮助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或为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或陪空巢老人聊聊天,或为空巢老人讲点学校里的新鲜事儿,或陪空巢老人散散步等等,并写下关爱日记。返校后,乡村教师一是督查孩子写的关爱日记,二是想方设法回访空巢老人,以此督查督办孩子在家关爱空巢老人的举动。 在督查学生的关爱日记时发现,他们周末回家都有所行动,只是做事的多少不同而已。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刚开始给爷爷奶奶讲学校的新鲜事儿,他们还嫌我烦,影响他们干活儿。慢慢的,爷爷奶奶还感觉有点儿意思,就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听我讲,有时还或多或少的问问我在校的表现,或问问老师对我咋样?我觉得我与爷爷奶奶不再那么陌生了。”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刚开始帮爷爷奶奶做家务事儿,笨手笨脚的,总给爷爷奶奶添麻烦,可是爷爷奶奶从不责怪我,反而一边细心地教我,一边笑眯眯地夸奖我。我心里难受又愉悦。后来,我才发现我学会了很多原来做不来的事儿,那才让我真正感到高兴哟!”还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一次,我模仿电视剧里面的人给休息的爷爷捶背、揉肩等。刚开始时,爷爷还有点惊诧。后来爷爷还夸奖我:孙子不简单,还学了不少手艺呀,还晓得孝敬爷爷了,我家的孙子就是乖,就是懂事。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有一天下午,一位通学生气喘吁吁地来到学校,我正在上课,先只是简单地说了句“上课时间都记不住”就让她进教室了。课间我找她谈话才知

2

道:中午回家吃午饭才发现奶奶生病了,孤单单的一人睡在床上,既没有做午饭,也没有找医生看病。她回家后,为奶奶请医生去了,现在还是医生在帮她照看奶奶,自己还没吃午饭,走亲戚的爷爷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得知后,心里酸酸的,但又甜甜的…… 哪怕是小学生,只要指导得力,方法得当,他们还是懂感情的,还是有感情的,他们能用稚嫩的双手孝敬空巢老人,他们能想方设法让寂寞、孤独的空巢老人舒心地笑起来、乐起来! 召开经验交流会,分享孩子们的关爱言行。借助班队会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关爱言行。在交流会上,重点要求学生交流在家关爱空巢老人的具体做法,让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求互补,主旨在于让孩子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开展得更好、更完善,利于可持续开展,利于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自从事此项微型课题研究以来,累计召开了六次“关爱空巢老人经验交流会”,学生交流的层面还是比较广泛。涉及到自己的做法、听到的经验、看到的现场、悟到的想法,涉及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注意事项等等。 有的学生在经验交流会上提到:“现在的空巢老人很累。家里的年轻人基本都离家外出务工了,空巢老人既要承担起家里的繁重农活和琐碎、繁杂的家务,还要牵挂在校读书的孙子……他们不但身累,心也累。我们周末回家一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还要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替他们分担一点劳累,还要劝劝他们注意生活要有规律、多休息。” 有的学生在经验交流会上是这样提的:“现在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多数人都有疾病,加上小病慢慢拖的思想,舍不得花钱治病。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差。他们更需要关爱,我们周末回家一是要学会观察,看看他们是否生病了?二是主动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他们身体有病,一是主动陪伴他们找医生治病,二是劝导他们按时吃药,三是劝劝他们,千万不能吝啬钱财,原因在于他们身体差了,不但在外务工的父母担惊受怕,而且我们在校也不能安心读书,还会使他们自己遭受折磨。” 一位不善言谈的女生在经验交流会上谈到:“我奶奶患有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我每周周末回家,总是陪伴在她身边,为她端茶、洗头、洗脚、擦擦身子、剪剪趾(指)甲等等,她生活得还比较开心,也为在家照料奶奶的妈妈分担了点点重任,妈妈也生活得很开心。我从中也学会了很多知识,也从中感悟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充实、很开心。” 一位身材矮小、瘦弱的小姑娘在经验交流会上说道:“我爷爷瘫痪在床,虽然爸爸妈妈对他照料得很好,但是还是显得很孤单、寂寞,因为他多数都是在床上度过。我坚持在学校完成所有作业,周末回家就守在爷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