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3:42: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校…:…_…_…_…_…_…_ …班…级密:…_…_…_…_…_ …姓…名…:封_…_…_…_…_…_ …座…号…:装_…_…_…_
……………订…………………
2006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十七) (图形与证明)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命题“互余的两个角一定是锐角”是____命题(填“真”或“假”)。 2、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的题设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A )1
)2
D 4、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时,应先假设__________。
C B
5、在△ABC中,a=3,b=4,c=5,则∠C=____。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7cm,则其周长为____。A 120(° B α( E 7、如图,已知AD∥BC,∠1=∠2,且∠1=50°,则∠B=____。□ ABCD 中,∠A+∠C=200°,则∠B=____。
C (25
° 8、在 D 9、矩形的面积为 48cm2,其中一边长为 6cm,则对角线长为____。
10、梯形中位线长 10,一对角线把它分成 2∶3,则梯形较长的底边为A F ____。
B 1 ( C D (2 E 11、如图,已知AB∥CD,则∠α=____。
12、如图,已知∠1=∠2,若再加一个条件就能使结论“AB·DE= FE·BC”成立,则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若 ∠1 和 ∠2 是同旁内角,是 ∠1=30°,则 ∠2 为( ) A、30° B、150° C、30°或 150° D、无法确定 2、下列命题中,是其命题的有( ) A、两锐角之和是锐角 B、钝角减去锐角得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5 和 12,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 A、26 B、6.5 C、8.5 D、13 5、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 6cm、8cm,则它的面积是( ) A、48cm2 B、38cm2 C、24cm2 D、12cm2
6、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中位线长为 8cm,则它的高为( ) D C A、4cm B、82cm C、42cm D、8cm 1 )) 9 分,共 54 分) 2 E 三、解答题:(每题F 1、已知:AB∥CD,∠A=∠1,∠C=100°,求:∠2的度数。 A B
E A B
F
2、如图,已知:EF平分∠BEG,GF平分∠EGD,且EF⊥FG 求证:C AB∥CD。 D
G
3、已知:AB∥CD,BF∥ED,是AE=CF, 求证:△ABF≌△CDE。
4、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内角大于 60°。
A F ┘ D
┌
B E C
5、已知:□ ABCD中,AE⊥BC于E,CF⊥AD于F,求证:AF=CE。
F D C
E ABCD中,F是DC边上一点,且AB=AF,DE⊥AF于E。 6、在矩形└ 求证:BE=AD。
B A
F D C
A E B DE是 □ ABCD 的∠ADC 的平分线,EF∥AD, 四、(10分)如图,
交DC于F,求证:四边形AEFD是菱形。
五、(12分)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
① 若AD=5,BC=11,梯形的高是 4,求梯形的周长。 ② 若AD=3,BC=7,BD=52,求证:AC⊥BD。
D C
六、(12E 分)已知:□ 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一点。 ① 在AC 上找出一点 F,当满足条件____时,△ABE≌△CDF A B ② 请加以证明。
答案 :
(十七)
一、1、真 2、两个角相等 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3、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两个锐角之 和不等于90° 5、90° 6、170cm 7、50° 8、80° 9、10cm 10、12 11、85°
12、∠A=∠F 二、1、D 2、C 3、D 4、B 5、C 6、D 三、1、∵∠A=∠1 ∴AB∥EF 又∵AB∥CD ∴EF∥CD ∴∠2+∠C=180° ∴∠2=80° 2、略
3、∵AB∥CD ∴∠A=∠C ∵BF∥ED ∴∠BFA=∠DEC 又∵AF=CE ∴△ABF≌△CDE
4、已知:△ABC 求证:∠A、∠B、∠C中至多有两个角大于60° 证明:设∠A>60°,∠
B>60°,
∠C>60°,则:∠A+∠B+∠C>180°与内角和定理矛盾 ∴假设错误 ∴至多有两个角大于60°
5、证:△ABE≌△CDF 可得:BE=DF ∴AF=CE 6、证△ADF≌△BEA 可得:BE=AD 四、共证 □ ADFE,再证AD=AE
11-5五、解:①作AE⊥BC,DF⊥BC,则BE=CF==3 又∵AE=4 ∴AB=5 ∴周长=
226
②过D作DH∥AC交BC的延长线于H,则:在△BDH中,BD=52,DH=AC-52,BH=7+3=10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AC⊥BD。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