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5:07: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200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2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

2、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6.3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 6.4室内消火栓系统

根据本建筑的特点,为确保消防安全可靠,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分,消火栓消防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置。

6.5消防平面布置及防火疏散措施

1、本项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在主体建筑物的前面有满足消防车通行的消防车道,车道宽度大于4米,满足防火规范关于消防车道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消防给水系统,确保消防用水量。

2、各层布置楼梯总宽度为2.5米,室内任一点距疏散出口的直接距离不超过30米,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直接距离小于30米。

3、楼层走道净宽2.4米,走道内设机械排烟装置。

17

4、走道内设置应急照明,并设诱导疏散方向指示。 6.6消防设施

消防用水量:根据消防规范,室外消火栓水量按消防水量最大建筑物计算为20L/S;

消防水池:根据消防规范消防水池的容量为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减去火灾延续时间补充水量。

室内消防水箱:根据消防规范消防水箱采用18立方米(有效水量)并设增压、稳压装置。

第七章 节能与节水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城镇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形式、结构、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7.1节能

7.1.1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等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提高其隔热保温水平;建筑物外围 门窗注意运用热工性能好的构造材料与节点,节省能耗。外窗拟采用保温、隔音、隔热效果好的中空玻璃窗、低放射率玻璃窗或填充气体等方法,使整窗传热系数降低至3.0w/(㎡·k)以下;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良

18

好的情况下,室内用各种重质材料建成厚重结构,以利于蓄存室内热能,调节室温。

建筑设计中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在春秋季,尽量依靠自然通风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条件。建筑外形尽量方整,减少外墙表面。

7.1.2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采暖、供电、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途中的消耗,按要求配装能源计量表。

本项目所选用机电设备的负荷率必须达到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

电气系统选用节能变压器,装设低压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 各类设备及器材的选型一律采用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中的高效节能设备的器材。

7.1.3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需要配置照明,既保证照明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

照明电源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如紧凑型荧光灯、细径直管荧光灯等新型高效光源并配置以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从而降低照明用电量,创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照明环境。

选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电光源、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设备和光控器件、既在提高照度节省电能及改善照明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运行,又有益于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

庭院及道路照明采用节能灯具装置。 7.1.4工艺流程

19

采暖、供电、供水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途中的损耗。

7.1.5加强能源管理提高利用率

本项目将在硬件设计时充分考虑能源管理要求,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如对动力配电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别控制相结合;照明器为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并举,在监控室照明交替时间控制等方法,以达到节能目的。同时,还要加强针对能源计量管理为内容的设计,如热、电、气各系统关键点设置计量仪表等,用以配合建立必要的能源考核制度。

在建成后,还须制定相关的节能制度,针对用能部门和部位加强管理,并对用能岗位的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深入的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通过充分满足使用功能条件的能源计量测定,建立科学使用的能源使用考核制度。

7.2节水 7.2.1节水措施

供水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推荐使用充气水嘴、真空排水系统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安装6升水便器配套系统并使用两档式便器水箱及配件。卫生器具管件等采用节水型设备。卫生器具最低配水点处的静压力不超过0.25MPA。在给水、总入口处均设水表。采取防渗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

选择耐旱草种和树种,以减少浇水次数,绿化浇灌采用先进的节水浇灌技术。

7.2.2雨水资源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