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1 5:51: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明确主要线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对重难点问题深入探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概括总结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新编“好了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上设问引导,明确制度中存在的两组矛盾,导入新课,了解两组矛盾的发展演变。)

设问:1、皇帝称号出现在何时建立的什么制度?2、皇帝“愁”什么?(朝中丞相专权、地方尾大不掉)3、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哪两组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4、皇帝的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

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多媒体展示: 汉 唐 宋 元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活动一: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表。 设问:1、什么是中央集权?(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服从于中央)什么是君主专制?

2、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汉、唐、宋、元统治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了处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问题,汉、唐、宋、元统治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活动二:重难点问题,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全体师生归纳总结。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中,积极展现自我,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对于彼此学习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养成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多媒体展示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诸侯王年表·序》

设问:1、汉高祖主张实行什么制度?其依据是什么?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依据:吸取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

2、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指出秦灭亡的原因不在郡县制而是暴政。实行郡国并行的结果:诸侯王势力坐大,形成“七国之乱”。) 3、统治者有何对策? (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二)多媒体展示 北宋初,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2、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起到什么效果? (“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的统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代以来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有哪些?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三)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