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4:0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作者:谢宏娥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5期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关键词: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问题适度;重视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创设一个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的数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注意创设课堂提问的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处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再比如我在讲解集合的概念这一节的时候,在给出集合的性质之前,给出问题“请大家挑选出班上个子高的人”,这时肯定学生不知所措,那再问“请班上个子在185cm以上的站起来”,这时学生肯定会在老师的两次提问中找出答案。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二、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兴趣性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效率学指出,兴趣可由客观生活意义和主观情绪上的引力所致,那么,让数学回到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常常能有效地激发兴趣。

如在学“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前,先提问:“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00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以此类推,应给我多少回扣?又嫌一项项计算太麻烦,接着再提问,学生顺利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q≠1),从而很快计算出回扣应=1073741824(元),这远大于老师给学生的钱1000×30=30000(元),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求知欲高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课堂提问的适度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假如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可能学生就有些困难。

四、要重视课堂提问后的学生反馈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通过正确地评价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学生发展和创新的活力,给予学生机会去感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