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初级)客观题及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8:2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错误!未指定书签。及解析14922

第一部分 出版专业基础

三、综合题(共5题,100分。要求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题) 66.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 分)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组成。精神产品生产在物质产品生产的基础

上进行。编辑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其中,选题以组稿为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完善和具体化。审稿是加工整理的前提,加工整理是审稿的依据。到审定发稿,编辑过程就结束了。

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职业素质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具体表现为对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具有文化性敏感和市场性敏感,以及一丝不苟、严谨求是的工作作风。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解析】66题(本题20分)

(1)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应是“三个基本阶段”,还有“产品流通”阶段[或“出版活动”应是“出版物生产”]

(2)精神产品生产在物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应是“物质产品生产在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行” (3)对作品的创作→应是“对作品的选择和优化”

(4)以组稿为依据→应是“是组稿的依据”[或“应是‘选题策划以信息采集为依据’”] (5)审稿的依据→应是“审稿的继续” (6)到审定发稿→应是“到反馈信息收集”

(7)思想素质……职业素质→还应有“政治素质”

(8)对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应是“对文化(或文化传播、文化积累)的不懈追求”或者“对两个效益(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

(9)先进生产力→还应有“先进文化”

(10)物质文化需求→应是“精神文化需求”[或“文化需求”]

67.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本题20分)

2005年2月,甲出版社通过著作权贸易,合法获得美国T. B. Fleming 所著《幼儿美术教育》一书的中文翻译权及中文版的各种媒体出版权。著作权贸易合同约定,甲出版社可以将所获得的权利自由转授他人。

2005年4月,甲出版社与中国公民陈国平签订图书翻译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甲出版社委托陈国平将T. B. Fleming 所著《幼儿美术教育》译成中文,由甲出版社出版;甲出版社在图书出版后的3个月内向陈国平支付一次性稿酬,付酬标准为50元/千字;该翻译作品的著作权归甲出版社所有,陈国平享有署名权。

陈国平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了翻译。

2006年2月,《幼儿美术教育》出版。该书在面封标“[美]T. B. Fleming 著”,未署译者姓名,在前勒口和扉页上方标了“原著:T. B. Fleming 翻译:陈国平”字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载明“幼儿美术教育/T. B. Fleming 著;陈国平译”,版本记录中也有“T. B. Fleming 著 陈国平译”的记载。

《幼儿美术教育》一书的版式为每面排30行,每行排28字。该书正文部分共220面,其中有5章的末尾留有空白,合计共85行;还有出版前言2面,目录2面,末尾的空白合计12行。版本记录中载明的印数为5 200册,字数为188千字。2006年4月,甲出版社向陈国平支付一次性稿酬8 214元,并说明这是已按国家规定代扣缴个人所得税1 036元后的数额。

此前,为宣传“家庭教育译丛”,甲出版社与乙报社签订授权使用合同,约定从2006年4月起,乙报社在《时报》上连载《幼儿美术教育》等3种书的内容,并按20元/千字的标准向甲出版社支付使用费。

2006年5月底,陈国平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书的主要内容为:甲出版社未在《幼儿美术教育》一书的面封上为译者陈国平署名,侵犯了陈国平的署名权;甲出版社应该支付税前稿酬9 400元(即50 ×188 =9 400),实际上只付9 250元(8 214 +1 036 =9 250),少付150元,侵犯了陈国平的获得报酬权;乙报社未经陈国平同意,擅自登载其翻译作品且不付报酬,侵犯了陈国平的出版权和获得报酬权。

甲出版社辩称:翻译图书的面封依照出版惯例只记载原作者姓名,不记载译者的姓名,译者陈国平的姓名已经清楚地记载在《幼儿美术教育》一书的勒口、扉页、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以及版本记录中,因而甲出版社的做法并无过错。至于稿酬的支付,确实存在差错,但甲出版社实际上并未少付,而是多付了,由于这是甲出版社经办人员计算失误所致,故不要求陈国平返还差额。

乙报社在法庭上出示了甲出版社与其签订的授权使用合同和支付使用费的财务凭证,证明自己在《时报》上连载《幼儿美术教育》等3种书的内容,是得到甲出版社合法授权的,并且已经向甲出版社支付使用费。甲出版社也在法庭上作证说明乙报社所述属实。

问题一:甲出版社是否侵犯陈国平的署名权?为什么?

问题二:从图书出版规范的角度看,甲出版社在涉案图书的译者署名方面是否有过失?为什么? 问题三:甲出版社究竟应该向陈国平支付税前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问题四:乙报社连载涉案图书内容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解析】67题(本题20分)

问题一:没有。因为在勒口、扉页、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及版本记录中都已经清楚标明陈国平的译者身份。 问题二:有过失。因为按我国出版业的规范,翻译图书的面封应标明作者和译者姓名。 问题三:甲出版社应该向陈国平支付税前稿酬(9 150)元。

具体计算方式是:付酬字数= 每行字数×正文实有行数÷1 000=28 ×(30 ×220 -85)÷1 000 = 182 420 ÷1 000 = 182.42(千字)≈183 (千字)

稿酬= 付酬标准×千字数=50 ×183=9 150(元)

问题四:合法。因为该翻译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甲出版社,乙报社是在得到著作权人授权后才使用的,并按合同约定向甲出版社支付了使用费。

68.改错题:阅读短文,改正文中的文字、标点符号差错。(本题24分)

会议结束那天,主人宣布明天游览西山。会场里暴发出一阵掌声。说心里话,我们还真担心会取消这一节目呢。次日零晨,主人自任响导,车子一路颠簸,由市区直驶郊区。极目望去,处处幅射着春的气息:清沏的池塘,嘻戏的白鹅,修茸一新的小学校舍,金壁辉煌的影剧院,随着道路的延伸一一扑入眼帘。不到半个小时,车子已抵山前。这时,游人正蜂涌而至,熙来嚷往,一片欢腾。

大名顶顶的西山,简直是世外桃园。且不说那:“云气千峰出,烟霞一径通”的华亭寺,也不说那有着缠绵动人民间传说的“孝牛泉”,单看这西山脚下:奇花异卉竞相开放,山泉汩汩而出;草丛中隐隐传出虫儿们的欢呜,间或又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啼;还有那掩映在挺拨的大叶榆丛中的招侍所、疗养院……,这一切都溶入了那湖光山色之中。西山的最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躁杂嘎然而止,仿佛已在九宵云中,只觉得悬岩凌空,天风浩荡。有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游过,旭日倾刻间把云霞染得绯红,成了“睡美人”化妆台上的一根采带。龙门上有一副对联:“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即景生情,对仗工整,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解析】68题(本题24分) (1)暴→爆 (2)零→凌 (3)响→向 (4)幅→辐 (5)沏→澈 (6)嘻→嬉 (7)茸→葺 (8)壁→碧 (9)涌→拥 (10)嚷→攘 (11)顶顶→鼎鼎 (12)园→源

(13)不说那:→不说那 (14)呜→鸣 (15)拨→拔 (16)侍→待

(17)疗养院……,→疗养院……[ 或删省略号] (18)溶→融 (19)躁→嘈 (20)嘎→戛 (21)宵→霄 (22)倾→顷 (23)采→彩 (24)中央”。→中央。”[或删引号,或删冒号]

69.改错题:改正句子中的错误。(本题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