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4专题模拟练习(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5:4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模拟

一、【2018届5月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1)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

【注释】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用工细,故贵。②纯:黑丝,以黑丝为冕,省时。③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④泰:骄纵傲慢。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2分)

专题模拟练习

2.材料(2)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你如何理解?(4分) 【答案】

1.礼崩乐坏(或“越礼犯上”“名实不符”“君不君臣不臣”)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答“道德沦丧”得1分。)

1“从众”,是因为孔子赞同世人戒奢以俭(崇尚俭省)的风气。②“违众”,是因为孔子反对臣下越2.○

3这矛盾表明了孔子重视礼与仁;麻冕、纯冕、堂下拜、堂上礼犯上(骄纵傲慢,有失恭敬谨慎)的态度。○

4对于涉及原则性的(关乎内心拜,属于外在形式的礼仪,俭(爱物)、拜(虔敬)属于内核本质的仁德。○

情感的),则须坚持;对纯属外在形式的(无关道德伦理规范的),则可变通。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或知权达变的思想(或处世的灵活性)。

评分标准:共4分。①②点各1分,③④点各2分。关于第③点此处不必再深究“礼是目的(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贵贱等级秩序),仁是根基或前提”。

季氏,指季平子,鲁国大夫,是鲁国权臣,把持朝政。按规定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但他居然摆出八佾,完全是以天子自居,与中央抗衡,这是大逆不道,违礼的行为。孔子认为季平子是大夫,不该

忍心用天子的礼乐主持祭祀,这是对天子,国君的蔑视。

第二则。孔子说:“佣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磕头,这是合乎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是升堂磕头,这是倨傲的表现。虽然违反了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

也就是说同样在对待礼仪的问题上:如果违反礼仪没什么危害,反而有好处,那么可以从众而违反礼仪的规定;反之,如果违反礼仪会扰乱纲常,那么及时违背了大家的习惯,也要遵循礼仪。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这个说明孔子不是一味的泥古不化,合理的改革,孔子还是赞成的,但是对于维护国家和君主尊严的礼仪,孔子认为还是要坚持的,这样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参考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孔子说:“用麻织礼帽,是合乎礼制的;现在的人们啊改用丝帛,说这样节俭,我遵从大家的做法。君臣相见,做臣的先在堂下跪拜,这是合乎礼制的;现如今大臣直接到堂上跪拜君主,这样就过于骄泰了,即使违背众人意愿,我仍然主张先在堂下跪拜。”

二、【2019届浙江省温州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1.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文所学内容, 的内涵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分)

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的“仁”的思想学说。(4分) 【答案】 1.恕 忠

2.①忠恕。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也因为推己及人,积极为人。

②克己复礼为仁。不论何时,人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须扬弃的内容,但其蕴含的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③“仁”的最高境界是“圣”。这意味着,在“仁”之上,还有“圣”的境界——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圣”的境界很难,在实践仁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仁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在实践仁的同时,也可以朝最高境界即圣的境界努力。

【评分标准】概括出一点思想可得1分。三点思想也可以分别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克己”的思想或“克己复礼”的思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三点的评述,每点1分,根据答案酌情给分。此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概括并评述孔子的“仁”的思想学说,结合文本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分析,我们不是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人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结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分析可知,“仁”的最高境界是“圣”。仁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在实践仁的同时,也可以朝最高境界即圣的境界努力。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