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6:5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格赛尔的成熟理论。
(2)外铄论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中国的荀子; 人性本恶,必须经过后天改造才能改变。 美国的华生;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1) 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遗传、成熟、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
展的方向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53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潜能的发掘、对人力量的发挥、对人个性发展的作用。
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P54
6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P55
①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②教育使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 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教育的理想是发展个性,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进行个性教育。
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P57
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在认识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高中生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一个人利益为中心,只求生存适应,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青年人看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理想和未来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P59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P60 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
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引了方向)、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P61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7
三者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65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依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
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P67
(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6、对素质教育的理解P67—70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 (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P70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8、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P70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
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 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
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9、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学生
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3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的社会地位如何? ●传统认识:
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作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或学生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儿童对于双亲或学生对于教师要绝对服从,社会上存在鞭挞、体罚儿童或学生的习俗。
●现代教育思想: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由于中小学生属于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不仅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在某些权益方面受到特殊保护,如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以及在教育过程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做到:
(1)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2)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P76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国家各种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教育意义: 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P78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特点 是什么?P79 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 P79—80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工作(2)热爱学生(3)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5、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中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9
语言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有个性。要掌握对话艺术,善于独白。在对话过程中,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判断、选择。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可能终身不变,在学校就必须认可并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选择、发挥。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中国是孔颖达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 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 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P88 (1)根据课程任务划分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91—92 1234 (1)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目标 第三节 课程设计
1、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种不同目标P92 (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