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在线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3:3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30%-80%

f2、以下哪一项是与自动充气式气囊有关? (C) A.通过面罩可提供常压氧。

B.当不在使用状态时看上去像一个瘪掉的气球。 C.挤压后能自动充气。

D.即使未和面罩密封时也能扩张肺。

f3、以下哪一项是T-组合复苏器的特征? (B) A.不依赖压缩气源。

B.操作者设置最大安全压、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 C.连接储氧器可提供100%浓度的氧。 D.以上都无。

f3、以下哪项是气流充气式气囊的特点? (D) A.仅在有储氧器时能提供100%浓度的氧。 B.既使未和面罩密封时也能扩张肺。

C.当不在使用状态时看上去像一个充气的球。 D.仅在从压缩气源的气流进入后气囊才能充盈。

f4、正压通气矫正通气步骤的MRSOPA中,O表示什么?(C) A.面罩调节 B.重新摆正体位 C.口微微张开 D.气道选择

f4、正压通气矫正通气步骤的MRSOPA中,M表示什么?(A) A.面罩调节 B.重新摆正体位 C.口微微张开 D.气道选择

f4、哪个图显示面罩的正确位置?(B) A 图a B 图b C 图c

f5、指出以下项目中使用正压人工通气的指征。 (C) A.皮肤紫绀,心率>100次/min B.呼吸急促,心率>100次/min

C.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次/min D.面色苍白,股动脉搏动弱 f6、自动充气式气囊可以供给几种不同浓度的氧,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C) A.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储氧器也不连接氧源供给21%的氧(空气) B.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源不连接储氧器供给40%的氧 C.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源不连接储氧器供给70%的氧 D.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源也连接储氧器供给100%的氧 f7、以下每一个图显示何种复苏装置?(B)

A.1= 气流充气式气囊, 2= T-组合复苏器, 3= 自动充气式气囊 B.1= T-组合复苏器 , 2=自动充气式气囊 , 3=气流充气式气囊 C.1= T-组合复苏器 , 2=气流充气式气囊 , 3=自动充气式气囊

f8、你已完成正压通气步骤的正确方法,新生儿仍无改善,心率50次/min,你还应如何做? (B)

A.减低通气的压力。

B.气管插管正压通气配合胸外按压。 C.通气时使婴儿的嘴轻轻的闭上。 D.重新检查或安放复苏囊。

f8、自动充气式气囊帮助防止压力过高的安全设置是什么? (B) A.储氧器

B.压力释放阀(减压阀) C.压缩气源 D.双向阀

f8、以下哪一项是T-组合复苏器的特征? (B) A.不依赖压缩气源。

B.操作者设置最大安全压、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 C.连接储氧器可提供100%浓度的氧。 D.以上都无。

f8、哪一个新生儿的位置是正压通气的正确的位置?(A) A 图a B 图b C 图c

f9、你采用气囊面罩给予足月新生儿正压人工呼吸,但全身情况不改善并未见胸廓扩张,要实施矫正通气步骤,采用MRSOPA,以下哪一项不是MRSOPA的内容? (D)

A.重新调整面罩并向前提起颌部 B.增加气道压力

C.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并吸引口和鼻。 D.重新摆正头位

E.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f11、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 (A)

A.胸廓起伏良好,心率增快

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 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 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f10、自动充气式气囊若需提供90%~100%浓度的氧需要连接什么? (C) A.一个安全阀 B.一个压力表 C.一个储氧器

D.一条8F型号的胃管

f12、一个同事问你在产房空气氧能否用于正压人工呼吸,以下哪一项答案与NRP推荐的是一致的? (C)

A.足月新生儿复苏中当要求正压通气时,新生儿复苏教程推荐使用100%浓度的氧。 B.早产儿复苏开始用空气(21%浓度的氧),以后在血氧饱和度仪的指导下用空氧混合仪调整给氧浓度,达到氧饱和度的目标值。

C.足月儿复苏开始时用空气(21%浓度的氧),以后在血氧饱和度仪的指导下用空氧混合仪调整给氧浓度,达到氧饱和度的目标值。

D.研究指出复苏时用<100%浓度的氧是不会成功的。

4.胸外按压 (一)

f1、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是? (B) A.3:2 B.3:1 C.4:1 D.4:3

f1、进行新生儿胸外按压时,按压胸骨采取以下哪一个合适深度? (D) A.大约按压1/3英寸深度

B.直至你能感觉到脊柱的前面部分 C.压到剑突触到肝或脾

D.大约压到胸廓前后径1/3深度

f2、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 (B) A.无论何时心率< 60次/min 。

B.在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 60次/min 。

C.尽管进行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 80次/min 。 D.只要心率< 100次/min 。

f2、请填空:新生儿呼吸暂停且心动过缓。清洁气道,给予刺激。30sec时,开始正压通气。60sec时,心率80次/min。此时( )开始胸外按压。 (B)

A.应该。 B.不应该。

f3、哪一项是胸外按压最可取的方法? (B) A.双指法 B.拇指法 C.手掌法 D.拳法

f3、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45秒 , 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min, 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 (B)

A.继续胸外按压30sec并重新检测心率。 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

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 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f4、当正压通气伴有胸外按压时,每分钟“动作”频率应为多少个个动作/min? (D) A.60 B.90 C.100 D.120

f4、哪个图片的胸外按压放松动作正确? (A) A.图A B 图B

f4、为保证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恰当,复苏小组成员要重复念以下哪项短语? (C)

A.“ 1 - 2 - 吸”

B.“ 1 - 2 - 3 - 4 - 吸” C.“ 1 - 2 - 3 - 吸”

D.“ 1 - 吸”

f5、胸外按压进行多长时间再进行评估?(C) A.30秒 B.40秒 C.45-60秒 D.30-40秒

f5、以下哪项是关于胸外按压的确切的陈述? (C) A.如胸外按压时,不需要正压人工呼吸。 B.胸外按压减低胸腔内压力。

C.胸外按压使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器官。 D.胸外按压是新生儿复苏的最关键技术。

f6、进行胸外按压时,人工通气的给氧浓度是多少?(D) A.21%

B.30%-40% C.60% D.100%

f7、正压通气不伴胸外按压时,每分钟呼吸节律是多少次/min?(B) A.20-40 B.40-60 C.50-80 D.90-120

f8、新生儿需要胸外按压,且正在用气囊面罩做正压通气。胸廓运动不良。停止按压,数心跳6sec为4次.此时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D)

A.气管插管 B.脐静脉插管 C.给予肾上腺素 D.给生理盐水

f9、复苏小组成员数“1―2―3―吸―”时应耗时约多少秒? (B) A.1秒 B.2秒 C.3秒 D.4秒

f9、听诊确诊心率40次/min,氧饱和度仪已经停止工作,胸外按压开始,但新生儿仍在吸空气氧,此时在吸氧方面应做什么? (D)

A.继续吸空气

B.使用25%浓度氧 C.使用40%浓度氧 D.增加氧浓度至100%

f10、胸外按压时,复苏者应同时进行以下哪项措施? (C)

A.每次按压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离开胸部大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B.应提供空气常压给氧(21%浓度的氧)

C.进行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并与胸外按压默契配合 D.拇指法与双指法交替(即拇指 - 双指 - 拇指 - 双指;) f10、何处是新生儿施行胸外按压的适宜部位?(A)

A.A B.B C.C D.D

f11、以下哪项是施行胸外按压的潜在危险? (B) A.对全身器官提供过多的血流 B.肋骨骨折 C.胃肠道胀气 D.脊柱的损伤

f11、请填空:新生儿呼吸暂停且心动过缓。清洁气道,给予刺激。30sec时,开始正压通气。60sec时,心率80次/min。此时( )开始胸外按压。 (B)

A.应该。 B.不应该。

f12、当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时大约每分钟各多少次? (A) A.30次呼吸,90次按压 B.40次呼吸,80次按压 C.60次呼吸,60次按压 D.60次呼吸,120次按压

5.气管插管 (一)

f1、你试图对一个呼吸抑制的、胎粪污染的足月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以下哪项是插管操作的正确步骤? (D)

A.插入导管进入口腔的右侧,导管弯曲面向上于水平位。 B.如声带是紧闭的,用导管顶端压向声带使其打开。 C.插入导管直到声带线,在隆凸水平。

D.努力能看到声带,在声门的顶及底部将呈现水平位的条带(好似反向的字母“V”) f1、以下哪个图是提起舌暴露咽喉区的正确方法? (B)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f1、以下哪一项是使用喉罩的指征? (B) A.气管插管有困难,经喉罩吸胎粪。 B.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时又不会气管插管。

C.对经新生儿需延长辅助通气时间时,推荐喉罩气道通气。 D.当需要气管内给药时,推荐喉罩给药。 f1、喉镜下声门周围结构有哪4个? (D) A.会厌软骨谷、声门、声带及食管 B.环状软骨、声门、声带及食管 C.环状软骨、声门、声带及食管 D.声门、声带、食管及会厌软骨

f2、哪幅胸片显示气管导管位置正确? (A) A.A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