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3:2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采取的特定行动;

政策过程包括一些行动和相互影响,这些行动和相互影响导致了对一个最好的特定政策内容作出权威性的最终选择,以及还包括政策的实施细效果及对政策的评价。

政策分析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前者主要应用各种规范性原则以及提供政策性建议;

后者则在价值自由下给出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叙述。

(2) 沃尔夫的分析模式 他从政策过程的角度,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

? 认真收集和分析所研究的政策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要使用那些定量化数据。

? 运用数据分析结果与政府机构所提供的资料,以及相关理论,建立研究领域或系统内部的各种变量间的关系。

? 建立分析模型,详细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 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项目和政策,其中包括具有“基准性”的现有的项目或政策。

? 通过检验所选择的方案模型,以及对所描述的目标完成结果的比较,切实评价这些政策。

? 对执行过程的分析往往是标准分析程序中“漏掉的一章”。 (3) 邓恩的分析模式 美国学者邓恩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和规范。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三种方法中的

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一种或多种分析,这三种方法是经验方法、评价方法和规范方法。 ? 经验方法主要是描述某一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指出某事物是不是存在,因为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

? 评价方法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即是否值得这样做,与之相关的信息是评价性的。

? 规范方法是对所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一种引导性方向,即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因不同的政策信息元与政策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从而导致了政策分析的主要形式至少有三种: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

? 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换过程。

? 回溯分析主要是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上。 ? 综合集成分析是一种全方位的分析形式,它不仅要把预测分析与回溯分析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要求分析者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3. 综合分析框架 (1)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2) 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3) 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4)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的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人们对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 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目标明确,具体落实。 3. 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即形式上有多种方案的选择,而实质上只有一种方案的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禁出现。

4. 政策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模型是由变量与关系组成的,变量反映随时间或其他条件的数值改变程度。明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的主要任务。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模型应该首先在整体水平上建立各种关系,并依据需要逐步补充,直至得到最理想的结果。

5. 政策资源 政府的作为以能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其费用。但在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

6. 政策评价标准 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

7. 政策效果 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

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8. 政策环境 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 9. 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递、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

三、 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1. 系统原则 某项政策不仅本身可看出一个系统,而且它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坚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坚持统筹兼顾,是系统原则的基本要求。

2. 预测原则 制定政策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故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3. 协调原则 公共政策协调的最基本特征是利益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保持某种平衡,平衡前的失调反映着事物间的失衡、无序、不稳定。从利益分析看,失调说明了利益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稳定。 4. 分解综合原则 这要求政策分析必须在对政策系统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实行科学的分解和总体的组织综合。分解是将具有比较密切结合关系的要素分组化,对政策系统来说,就是要归纳出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子系统;

综合则是完成新系统的设计过程,即选择具有性能好、适宜标准化的

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子系统,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

5. 民主原则 公共政策过程是与民主分不开的,民主的内涵与实质是人民的权力问题。公共政策中体现民主原则,首先要回答的是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少数人所制定的政策,是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 社会问题的定义 一般来说,问题的出现意味着需要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距离或者差别,从而出现了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社会问题是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令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或现象。至于这些个体数量究竟是在社会中占多大的比例,则是一个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从理论上简单的确定。

二、 社会问题的认定与价值标准 1. 社会问题的认定 社会问题的认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事实分析方法来搞清楚有关该社会问题的各种事实,包括其自身特征、相关的人群、人们对其不满的程度、造成该社会问题的原因等诸多方面;

二是使用价值分析方法来搞清楚与该社会问题相关联的各种价值标准并使用这些价值标准对问题进行评价。

2. 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为了认定一定的状态是一种社会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用于评价的价值标准,然后使用这些价值标准来判断眼前的状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距离或差距,并最终根据对这些距离或差距的判断来确定社会问题的存在。我们通常不能离开所研究的社会来抽象地讨论价值标准问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