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13: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达标训练(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基础题组】

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4.(2016·德州高二月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如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①②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的距离相等。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

6.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ypocretin在突触后膜中形成 B.hypocretin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C.人开心时,较多hypocretin进入组织液 D.hypocretin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

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Ⅴ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8.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图示细胞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能力题组】

9.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10.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1.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12.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 )

13.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X为__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④上的________协助。

(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14.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填“是”或“否”)。

(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