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2:3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新闻评论形式的创新
作者:陈婉婉 冯 珉
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0期
【摘要】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媒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为之服务,在新闻报道内容日新月异的当今,形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探讨了旧的新闻评论的短处,总结出适合当今受众心理的新形式。
【关键词】新闻评论 形式 创新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新闻文体,它对读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充分说理,以理服人。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科学分析,缜密论证,以表达作者的观点,让读者信服地接受观点,接受指导。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新闻评论需要改进,新闻评论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评论因为其有较强理论性的特点,大体上形成了这样一些形式,如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编辑文章、编者按、编后、短评和一些专栏评论等等。也正是由于新闻评论的理论性,有时对一般受众来说,有一种居高临下,敬而远之的感觉。然而“新闻评论写作要吸引读者、拉住读者”,且“评论撰稿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形成一种抓住读者、能有效传递思想的行文风格”。所以,作为大众传媒,要使自己发布的信息为更多受众所接受,除了思想理论的深刻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表现形式。
现有的一种片面认识是,新闻评论的大众化会影响其政治属性,削弱其战斗力。其实,这是对新闻评论大众化的一种误解。的确,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新闻评论历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评论的大众化决不是庸俗化。评论大众化并不是要新闻评论无原则、无取舍地见事就评,甚至迎合某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它的前提必须是:一、对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二、引起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认为评论的政治属性就是单纯地自上而下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那是狭隘的政治观。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新闻评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求新闻评论对文化、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新闻事实加以评论,以获得正确的理解。群众需要、欢迎的评论,应该说都有着重要价值,都应该是新闻评论政治属性的体现之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期以来,新闻评论还被认作是“官方的声音”,是给领导看的,是“阳春白雪”。由于这些评论往往是代表一级党委发言,所以新闻评论在某些人心中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红头文件”。这种认识在今天仍然还有市场。一些社论、评论员文章追求所谓的“庄重严肃”,老是讲一些“永远正确但缺乏新意和生气的空话”,这恐怕是今天不少评论在社会上不受欢迎,引不起关注和反响的重要原因。造成人们对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这一片面认识,体现在评论员的写作态度上就是不敢或不能自由融入个人的主观认识。一篇社论、评论员文章,几乎没有撰稿人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独到认识,而是对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的摘抄、剪辑和图解印证,结果,群众看到的是冷冰冰的面孔,敬而远之,评论便达不到上下沟通的目的。
由于这种狭隘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使得新闻评论形式僵化。出色的新闻评论却总是能抓住受众心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取恰当的形式,将撰稿人的目的表达出来。
在现代新闻评论中,个性化的“你”的结构,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新闻评论写作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就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化为可操作的简单事物,如《今日美国》一位社论撰稿人撰写的一篇社论“你想尝试用每年8840美元养活一家吗?那就是联邦最低工资法案让你在52个40小时工作周里打扫办公室、提供饮食或照看小孩所挣得的钱——比一个单亲和一个小孩的贫困线收入还要少1135美元。对于这基本的不公平的愤怒,最终带来了大范围的改变。这改变并没发生在华盛顿(那里的国会自1991年起就让最低工资卡在每小时4.25美元上面)。而是那些对联邦的迟迟不动产生厌倦的社区和州。”
上文的采用“你”结构有两个优势:第一,对你——受众——说话,把一个模糊的问题加以个人化处理。新闻评论撰稿人邀请“你”参与聊天,使受众能够设身处地和撰稿人一起思考。第二,把一个超乎理解力的数字简化为每一个读者都能接受的数字,也就是把专业化名词换化为大众词汇。
和个性化“你”的结构如出一辙的还有“同我一起想象”结构。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有:第一,快速把读者带入情境。第二,文章短小精悍,在掌握了事实的对比之后,不需要过多的劝说。 此外,在现代媒体竞争中,信息渠道更多样,受众更挑剔。强大的声势很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开门见山的“震惊方式”以及“幽默方式”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
环顾纸媒,很多都推出了“时评”、“今日社评”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大都是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它们时效性强,与新闻报道同时刊发,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也能更好地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一些是建立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一些是开辟时评专版,如《羊城晚报》。在这些新闻评论的专栏或专版中,有的是与当日见报的新闻相联系,是当日新闻事件的深入,有的是利用争议性的编排,将两篇甚至多篇观点对立的评论放在一块儿,给不同的观点以发表的机会,这样的编排方式反映了报刊在发表新闻评论时的“平衡性”原则。 与时评有着相似血缘的连续性评论,将同一新闻事件的发展动态作为评论对象,并作出动态的连续性评论。目前,系列评论在报刊上应用颇为频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在的新闻评论特别是报纸的评论版,更关注摄影和漫画与评论的配合。漫画本身就是富有哲理的表现形式,不论是配发或单发的漫画都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如《新民晚报》《羊城晚报》 《北京晚报》等报纸评论专版都有配评论刊发的漫画和单发的漫画。《安徽日报》的“刺槐”专栏不定期以专版集中刊载读者所投的漫画,表现世事百态,点评新闻热点。此外,《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深圳商报》》等媒体运用新闻摄影形式,推出诸如“摄影专版”、“看图说话”、“看图说理”和“望图生议”等栏目。这类专栏的摄影照片,都是新闻事件的图像反映,它以清晰的画面和具体的事实作为评论的基础,能帮助受众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不少媒体在开辟“专家论坛”和“专家视点”外,辟有“百姓说话”、“大众话题”、“读者发言”和“你说我说”等栏目。这类栏目作者层次各异,话题众多,文字短小,具有生活气息,很受读者欢迎。如《中国青年报》的“百姓语录”,《羊城晚报》的“快人快语”、“自由发言”栏目等。
另外,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新闻评论的撰稿人和受众的身份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利用网络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他们不讲求形式的规范性,通常BBS是他们现身的最佳场所。各大媒体的电子版也推出了言论板块,作为新闻评论的延伸。
“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的艺术,它任何时候都可能因创造之美而显得荣耀,它经常是强有力的,可它总是用知识撰写出来的,当我们新闻工作者进入思想和观念的领域,也因此进入人们的头脑时,严肃的任务也就已经在进行中了。”一切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评论形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借鉴它方之长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