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卷(完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3 3:5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卷《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期终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①生产力;②生产关系;③生产方式;④经济体制)【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①自然规律;②经济规律;③基本经济规律;④主要经济规律)【③】

2、交换形式是指(①生产资料;②产品;③劳动力;④劳动对象)的所有制形式。【②】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①发展生产与满足需要;②党的领导与广大群众;③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④】

4、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①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②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③满足人民需要; ④赶超发达国家)。【③】

二、多选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生产力可分为(①源泉;②形式;③本身;④科技;⑤结果)等几个层次。【1、3、5】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共性有①大生产②短缺经济③过剩经济④市场经济⑤股份制

【1、4、5】

3、生产力的源泉包括(①自然力;②财力;③劳动力;④科技力;⑤竞争力)。【1、3、4】

4、市场经济本源的基本特征是①生产符合需要②价格符合价值③劳动平等④劳动不平等⑤发展生产力。

【1、3、5】

5、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按劳分配(①使用商品货币;②使用劳动券;③是唯一分配形式;④与价值规律没有联系;⑤与按要素分配并存)。 【2、3、4】 三、判断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促进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 √ ) 2、 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 × )

3、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就越好;( × ) 4、 收入分配不公会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 ) 5、 价值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形式。( √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四大特性?

答:第一个特性是过渡性。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从不合格到合格的过渡时期。第二个特性是兼容性。其中包括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兼容,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兼容,以及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兼容。第三个特性是关键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初级阶段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关键性。第四个特性是后盾性。初级阶段的实际表明,巩固政权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问题。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必然联系?

答: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是密切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经济效益和生产力这两个概念时,侧重点略有不同。讲经济效益侧重于生产的结果和实际的经济利益;讲生产力侧重于生产的手段和技术水平。但

1

是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从宏观上讲,提高经济效益是生产力持久、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从微观上讲,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认识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使它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统一起来,克服和避免不讲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生产的错误倾向。

3、试述按质论价与按值论价的关系;

答:表面上按质论价与按值论价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统一的。按质论价是按值论价的前提,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里生产使用价值是前提。如果生产的同种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等的质量,那么生产它们耗费的抽象劳动量就不相同,从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首先是生产同等质量的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所以,如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一样,按质论价成为按值论价的必要前提。没有准确的按质论价,就不会有合理的按值论价。

4、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关系。(1)从对立角度讲:效率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其衡量标准随生产力发展而变化;公平属于人与人的关系,其衡量标准随生产关系发展而变化,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2)从统一角度讲:公平与效率有内在联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效率决定公平,效率为公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反作用于效率,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公平分配促进效率提高;二是分配不公阻碍效率提高。 五、论述题:(20分)

生产力规律与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有何内在联系?

答:1、生产力规律的实质是节约劳动规律,包括在微观上节约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以及在宏观上节约生产某种产品的总劳动时间这两个方面。第一,就微观上节约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说,生产力与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成反比。第二,就宏观上节约生产某种产品的总劳动时间来说,它要求该产品的生产量符合需求量。

2、价值规律与生产力规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价值规律所要求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反映着生产力规律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价值规律中涉及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生产力规律提高微观生产力的要求;第二,价值规律中涉及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提高宏观生产力的要求。

3、资本价值增殖规律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本家通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提高。第二,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的必然结果。

B卷《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期终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①提高生产力②完善生产关系③改革生产方式④揭示经济规律【④】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规律是①自然规律②经济规律③基本经济规律④主要经济规律【④】)。

3、 生产形式是指(①生产资料;②产品;③劳动力;④劳动对象)的所有制形式。【①】

2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②发展生产与满足需要;③物质文明与精

神文明;④民主与集中)。 【②】

5、生产规模扩大,产品数量增加,这时企业的生产力是①提高②降低③不变④不确定。【④】

二、多选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生产力的源泉与(①资源环境规律;②意识形态发展规律;③人口规律;④生产方式演变规律;⑤科技发展规律)相联系。【1、3、5】

2、生产关系可分为(①生产形式;②分配形式;③交换形式;④消费形式;⑤社会形式)两个层次。 【1、3】

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②产品的所有制关系;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④领导与群众的关系;⑤分配关系)。 【1、3、5】

4、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是(①人的身体和思想全面发展;②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全面发展;③商品、货币关系消失;④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⑤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1、2、3、4、5】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①使用商品货币;②使用劳动券;③是唯一分配形式;④与价值规律有联系;⑤与按要素分配并存)。 【1、4、5】) 三、判断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 √ ) 2、没有物质产品的产业部门是没有的;( × )

3、只要增加单位时间的产量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 ) 4、生产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 √ ) 5、按劳分配是特殊的按要素分配。( √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认识基本矛盾,自觉遵循基本经济规律,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人民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认识。 2、 简述生产与生产力的区别和联系;

答:生产与生产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产是生产力得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力是生产发展水平的尺度,二者互为前提。但是,它们又有区别。例如,生产同样的产品,不同生产者的生产力会有差别。判断生产增减的依据是产品的绝对量,它反映生产的规模。判断生产力升降的依据是产品与劳动消耗对比的相对量,它反映生产的效益。如果生产规模扩大是以劳动的超常消耗为代价,那么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差,生产力反而下降。这是生产与生产力对立运动的根源。 3、 股份制为什么能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答:(1)明晰公有产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