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3:4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也就是说一个范,就是一套内范和外范只能做一件铜器,那么也就是说了,这件铜器是独一无二的。 据专家分析,以我国目前所见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为例,除去鼎耳需单独铸造,鼎身共需用外范24块拼合,如果用可熔铜12.7公斤的容器冶炼,则需要二三百人合作才能完成。这些文字、这些王的一些诰命还有一些赏赐的东西都会由贵族里面的一些知识分子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这个铭文的内容,这肯定是知识分子完成的。但是铸造它,把它变成范,然后再翻出文字来,就是工匠来做的。
在战争频繁的先秦时期,战败的俘虏可以被随意处死,但唯独有一种人不会被杀掉,他们就是掌握着特殊技能的手工艺人。这些人一旦被俘,就会为战胜的一方继续服务。中国古人这种职业,到春秋齐国的时候还讲“士农工商”。每件器物在刚出炉时都会呈现出金黄闪亮的色泽,那才是青铜最本质的颜色。就这样,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从火红的熔炉中出来,传到了天子贵族的手中,又带着古人的气息穿越时空,流传至今。
据史书记载,及至武王克商以后,西周势力南抵长江以南,西至甘肃,北达华北平原北部,东至山东半岛,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上,没人能够忽视这个强大王朝的存在! 毛公鼎,号称天下第一铭文,全文共497字,其字体奇逸飞动,气象雄浑。铭文记述了周宣王对毛公的任命和勉励,如此古老而完整的文献,郭沫若先生称它“抵得上一篇《尚书》”。有人说,中国商周金文里所表现的章
.
.
法之美,令人相信苍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秘密。金文到此发展到它的顶峰。
熔炉中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危机一步步逼近。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之后,周平王继位,为躲避犬戎的侵扰,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中国的历史走到了一个诸侯争霸的新时期——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旧的礼制迅速崩溃,列国纷争的局面愈演愈烈,各国的文字也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这个世界又经济特别发展,商业来回地交易需要文字,所以文字的形体各国、各个地区有好多差别。
秦国是站在陕西这个西周的老家,所以当地的流行着的西周的文字一直变化比较小,像东方和楚国,他们跟着周的距离远一些,虽然也是继承下来了,就是各个地方乱造字。 这些刻在鼓形石头上的文字,就是有中国第一古物之称的石鼓文,现在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内,它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它是战国文字中西土文字的一支代表。 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统称为战国文字,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其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东土文字与西土文字。西土文字是秦国的文字系统,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它因直接承袭西周金文,所以在字体上保持了较为严谨统一的风格;东土文字则包括齐、楚、燕、韩、赵、魏中原六国的文字系统,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或
.
.
繁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而在中原六国中,楚国独树一帜。它首先没有对中原、中央王朝的这种依赖性,所以它能够胆子比较大,它是最早立王这个称号的。像我们讲“问鼎”,“问鼎中原”就是说的楚国。在这种神秘奇诡、浪漫潇洒的文化浸润中,楚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不羁的想象力,创造了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并创制了一种颇为独特的字体,鸟虫书。鸟虫书实际上这个鸟形就是凤凰,是他们楚国的一种图腾,楚国的文字从现在我们看到的材料来看,应该说有两个大的风格。那完全就是美术字了,非常华丽的这种类型。到春秋晚期,许多诸侯国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时的汉字不仅一字多体,繁简并存,而且又因区域不同各具特点,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必然会有许多不便。但这种异形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是不是彼此之间都不能识别了呢?
这个文字异形的说法常常被误解为,那时候文字被分化为不同的字了,同样还是这些字,但是它写法可能有些差异,我们叫异写,它写法不一样,有些是异构,它构造可能不一样,构造不一样但是它同样还是这个字,就是说最重要的不同它是风格上的不同。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一个巨大的发现震惊考古界。在这里出土的240余枚竹简,成为目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竹简之一。它的出土让后人看到了字体演变的关键环节。画面:设计几个字的演变过程战国中后期,竹简、帛书的手写体文字占到主导地位,它们普遍具有扁平欹斜、简易草率的倾向。这时,文字不再被统治者和贵族所垄断,儒、法、
.
.
道、墨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产生,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用手中的笔墨书写着后世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一方面它固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是实际上说起来的话,那也是文化、经济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所以形成了百家争鸣这样一个盛大的学术的局面。 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出土文物中,文字的载体多种多样,简牍、缯帛、兵器、货币、玺印、玉石都成为铸刻或书写文字的材料。就在不同材质、各种形体的文字层出不穷之时,铁器出现,历经约1500余年,青铜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金文也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就在东方诸国混战之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秦国,崛然而起。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对货币、度量衡等实行大规模的统一政策,他命令李斯等人对当时的秦国文字统一整理,以一种新的字体颁布全国,与秦文不符的六国文字全部废除,这种字体后世称之为小篆。
文字是一个语言的载体,就是文化载体,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把文字作为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措施,非常高明。这次以小篆为标准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就是“书同文”。《峄山刻石》就是小篆的代表之作,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是宋人所刻,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现藏于西安碑林内。《峄山刻石》字体端庄严谨,疏密得当,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
.
.
与石鼓文相比,小篆的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一部分字形明显简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统一是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巩固他的江山以外,这对于后代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经济文化都有益。 “书同文”的政策,一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汉字长期混乱的局面,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大一统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后世虽经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却从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承续始终如一。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秦王朝颁布了严酷的政策法令,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但实际上,除了李斯的泰山刻石,后世对秦代小篆的踪迹一直罕有发现。
2002年,湖南里耶的一口古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秦代官署档案,在三万余枚竹简中,竟没有一枚写有典型的小篆。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字体,当时的文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解说词] 史说汉字(4):
隶行天下
里耶秦简大概是有秦一代在这儿建立政权之后的文书,这是我们在古文字的文物出土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了。这个简记载得非常仔细,包括一般事情的产生、处理公文的时间,要仔细到年、月、日、时刻。就在历史学家们为如此丰厚的秦代史料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匪夷所思的文字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