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汉字解说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9:3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春秋战国时代,“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大力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统一中国文字。然而,在里耶累积十余年的官署档案中,竟没有一枚竹简上写有正规的小篆。那么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发现,它从文字学来看,使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当时作为政府流行的这种秦隶的隶书的一个真实面貌。事实上,除了李斯的泰山刻石,后世对秦代小篆的踪迹一直鲜有发现,而秦隶却随着简牍大量出土,这不禁令人疑惑,秦王朝究竟是以小篆还是秦隶推行的“书同文”呢?

关于隶书,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狱吏,因为得罪秦始皇被捕入狱。他原本负责文书一类的工作,深知小篆书写复杂。为消磨时间,程邈在狱中苦思十年,将小篆删繁就简、化圆为方,创立了一种新的字体,这就是隶书。据说秦始皇看后非常欣赏,不仅释放了程邈,还将隶书发交官府,辅助小篆使用。如果按照这个故事,在天下初定,“书同文”政策大力推行的时候,隶书还没有创立。但是,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湖北云梦,一段偏僻的铁路。1975年12月19日,在附近负责考古的陈振裕刚刚回到住所,突然有工人前来报告,说在一处墓葬的棺椁中发现了大量竹简。这令陈振裕非常诧异。 墓葬的主人叫喜。这些陪伴了他两千多年的竹简,字迹依然清晰。从字形上看,很多字的写法与正规篆书明显不同,跟西汉早期的隶书却极为相似。它会把一些曲笔变成直笔,有了轻重疾徐,有了一定的连笔的作风。笔画之间也不那么圆转,出现了方折,尤其是结构上出现了很多简化。据专

.

.

家判断,这是典型的秦隶。秦隶的出现不禁让人想起“程邈造隶”的传说。那么,喜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那个流传千年的传说究竟会在喜的身世中得到印证,还是被彻底推翻?

在出土的一千一百多枚竹简中,绝大部分是秦国的法律条文,但墓主人头下的一部《编年记》却显得非同寻常,因为它很像是一部自传。作为一名地方法官,喜十分敬业。他不仅抄写了大量法律文书,还按年代将生平大事逐一记下。公元前217年,在地方做了二十多年法律秘书的喜,与他执著了半生的法律条文一起长眠于地下。这一年,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的第四年,而这些被他视同生命的竹简显然不是秦统一后才开始抄写的。无论传说与现实有着怎样的距离,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推行了小篆,也承认了隶书,在他的时代,秦隶已经有了较为普遍的使用。但是,这些简牍上的字迹,不过是汉字在由篆到隶的演变过程中被定格的某一个瞬间。而演变的秘密,也许就藏在某一个小人物匆忙间挥就的笔画里。 这两片写满字迹的木牍,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家书。巧合的是,它们也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发现的,出土地点与“喜”的墓葬相隔不远。家书上的字迹比较草率,似乎是怀着某种迫切的心情急速写成的,但字体却比“喜”的墨迹更接近于后来的隶书。那么,究竟是什么人留下了这两封家书?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字迹如此草率呢?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介绍说:那个家书是在秦统一前夕,有一个人叫黑夫,一个人叫惊,他们是兄弟两个,被秦人征兵了。征兵以后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说他们还要些吃穿不够用的东西,请家里更

.

.

多地支持支持他们。在不断的征伐中,黑夫和惊的生活十分动荡。幸运的是,家中的母亲和哥哥最终收到了他们的家书。哥哥与两位兄弟的感情一定非常深厚,以至于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这两片木牍作为最珍贵的陪葬品,永远带在身边。两千多年过去了,木牍上的墨色已不再浓重,但是那些在战争中急速书写的字迹,却在不经意间透露了汉字演进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汉字一直有两种或者两系,有一种是比较正规的写法,有一种是比较草率的写法。草率的写法它往往是比较前卫的,往往通过比较草率的写法诞生出一种新体。 一种新字体的产生漫长而艰辛,它不仅孕育在日常草率的笔法中,更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息息相关。黑夫和惊的家书简短而匆促,却在草率的笔墨间蕴含着隶变的潜流。在苍茫的岁月中,人们能否找到关于隶书更为久远的痕迹呢?

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一段记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似乎透露出一个特别的讯息。书中说,曾经有个临淄人发现了一处古墓,墓中放置的竟然是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位齐国君主的棺椁上隐约写有隶书的字迹。“惟三字是古,余同今书。证知隶自古出,非始于秦。”齐胡公的时代要比云梦秦简早几百年,难道那时的齐国已经有隶书出现了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宁介绍说:隶书多少是有些简化的,中国的文字不是属于战国哪一个诸侯国的,它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字的一种延续,谁写字写快了,总是要有简化的。但是,这次发掘毕竟是郦道元辗转听来,棺椁上的字迹早已无从求证。而在“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春秋战国时代,最忠

.

.

实继承了西周王朝文字传统的是建立在宗周故地的秦国,后世的隶书也是从秦国文字演变而来。然而,在云梦秦简出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再也没有发现一枚写有隶书的更早的秦国简牍,它们真的在时光的磨砺中销声匿迹了吗?

1982年1月,《文物》杂志上的一篇发掘简报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在四川青川县发现的一处战国墓葬群中,有一片木牍显得非常特殊。青川这个地方原来应该属于巴蜀的,就是说当时那个地方应该用巴蜀文字,可是实际上青川木牍上面用的字是秦文字。消失已久的秦国简牍突然在巴蜀出现,它能否带来我们期待已久的文字信息? 这令文字学家激动不已。因为,作为战国时代的秦隶墨迹,它很可能会将隶变开始的时间进一步改写。那么,这片木牍究竟书写于何时呢?经过一番周密地考证,专家将木牍的书写时间定为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这比秦始皇统一中国整整早了八十八年,比云梦秦简也早了几十年。有了简牍文字的证明,再辅以大量的兵器铭文、印文、陶文,隶变开始的时间已不仅仅是猜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平安介绍说:从材料说话,就是说把隶书推到战国中期,保守一点说推到战国晚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是有充分依据的。 《史记》记载,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此时的青川早已是秦国的属地。青川木牍上面的内容是属于秦的田律,秦打到那儿以后,用秦文字来推行他的法律。湘西小镇里耶,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楚国的西大门和中原通往大西南的黄金水道,

.

.

更是秦楚大战的必争之地。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一年后,里耶的官署档案上出现了秦的纪年。而与此同时出现的,是一场文字的变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介绍:楚国的文字跟秦的差别,比秦跟别的国家差别要大,比方这个“马”字,楚国文字就是画一个马头,就是画两跟鬃毛底下再画两道,北方基本上是把马的那个形状画出来了。今天,当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里耶秦简,面对简牍上特色鲜明的秦隶,那个历史性的谜题又一次摆在面前:秦王朝究竟是以小篆还是秦隶推行的“书同文”呢?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李斯等人上书建议由小篆来统一全国的用字,书同文用类似于后世的古隶来统一全国用字,它实际上是很早就在进行了。李斯是秦代的宰相这种很重要的位置了,但是小篆说不通行就是没有通行,它只不过是一种理想性的一种东西。因为小篆它的构成是线条来构成的,去描画它就会很慢,从隶书开始我们就称为今文字,它就出现了笔画,笔画和线条的不同就是,它是有起有落,而且它有一个顺序,它书写就加快。在主观上想用小篆来统一,而实际上真正推行开去的真正统一全国用字的还是隶书。

公元前208年,绵延了十余年的里耶秦简突然中断。在秦末的战火中,一个王朝的边城记忆随同丢弃的垃圾没入古井。两年后,秦朝灭亡。 一代帝王的宏图伟业在15年间灰飞烟灭,小篆如同帝国精心绘制的图腾,在秦王朝的背影中悄然远去。曾以辅佐之名匍匐在图腾脚下的秦隶,则因实用力量的推动而逐渐演变、生生不息。它从纷乱的战国一路走来,当改朝换代的号角再度响起,它将伴随一个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