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23:2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二次根式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1)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a的实质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其中“
”叫做二次根号。
”。如4是二次根式,虽然4=2,但2不是二次根
2
(2)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 二次根式是在形式上定义的,必须含有二次根号“式。
②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即a≥0.如?3就不是二次根式,但式子(?3)是二次根式。 ③ “
”的根指数为2,即“2”,一般省略根指数2,写作“
”,注意,不可误认为根指数是“1”或“0”。
提示:判断是不是二次根式,一看形式,二看数值,即形式上要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要是非负数。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a≥0)既是二次根式,又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所以它一定是非负数,即a≥(a≥0),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2)(a) = a (a≥0),这个性质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正用时常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可以去掉根号;
逆用时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完整平方数的形式,常用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
(3)a = a (a≥0),这个性质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正用时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即当被开方数能化为完全平方数(式)时,就可以利用该性质去掉根号;逆用时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化为一个二次根式。
2
知识点三 代数式
定义: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b=ab(a≥0,b≥0),即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知识点二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b=a·b(a≥0,b≥0),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个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变。
ab=
a(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b知识点四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a=(a≥0,b>0),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bb知识点五 最简二次根式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是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合并时只把系数相加减,根指数和被开方数不变。
知识点二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第1页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 + bx + c = 0(a ≠ 0).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2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2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p或(mx+a)=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2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如果b-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
2
2
?b?b2a2?4ac,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2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
2
②确定公式中a,b,c的值,注意符号;③求出b-4ac的值;
22
④若b-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b-4ac叫做方程ax+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4ac.
222
△>0,方程ax+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一元二次方程 △=0,方程ax+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
2
△<0,方程ax+bx+c=0(a≠0)无实数根 22.2.3 因式分解法
2
知识点一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第2页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
① 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
②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③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④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名称 理论依据 适用范围 22直接开平方法 平方根的意义 形如x=p或(mx+n)=p(p≥0) 配方法 完全平方公式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公式法 配方法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当ab=0,则a=0或b=0 一边为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一元二次方程。 22.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
若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两个根为x1,x2,则有x1+x2=-p,x1x2=q. 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有x1+x2=,?2
bc,x1x2=
aa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1)数字问题
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若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
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2)增长率问题
2
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b。 (3)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①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②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③利润=成本×利润率
(4)图形的面积问题
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23.1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我们把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知识点二 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特征:(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理解以下几点:
(1) 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知识点三 利用旋转性质作图
旋转有两条重要性质:(1)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它是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的关键。步骤可分为:
第3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