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26: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 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掌握两篇短文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了吗?。 2. 两篇短文都有许多非常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你品读出这些语句蕴含的哲理了吗?

3.你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抽象而深刻的人生感悟吗?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上面3个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蝉知知不休地聒聒了一个夏天,作者为什么“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解析指导:本题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方法,并能够具体体会在文中的含义。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我的问题: 我的理解: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1.请认真阅读两篇短文,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xkb1.com

2.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呢?

解析指导:本题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有意识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思索生命的价值。

【拓展提升】 一、

文本拓展

1. 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1)“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2)“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3)“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

(5)“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 朱熹《南安道中 》) (6)“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 (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