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滕王阁序(并诗)》阅读练习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03: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滕王阁序(并诗)》阅读练习

一、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蓬莱阁记① [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

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

据方士三山③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

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④。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祐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⑤。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⑥,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注:①朱处约:籍贯、生卒年不详。《登州府志·职官》载:原为司封员外郎,宋嘉祐五年(1060)至嘉祐七年(1062)知登州。嘉祐六年(1061)建蓬莱阁,撰《蓬莱阁记》。②方士,即道士。③三山:传说中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④无何有之乡:语出庄子《逍遥游》:“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这里指仙境。⑤足蹑鳌背:蓬莱阁下海水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翘如跃,名曰“渔梁”。⑥仁寿之域:语出《汉书·王吉传》:“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指美好的社会。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神仙果可求也 .C.而岁事不愆 .

果:确实。 愆:差错。

B.气序和平之状 .

序:秩序。

D.此治世之蓬莱也 治:太平。 .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都是作者眼中蓬莱之美的一项是( )。(3分) ①宫室伟大、气序和平

②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 ③浮波涌金,扶桑日出 ④沙浑潮落,白鹭交舞 ⑤仰而望之,身企鹏翔 ⑥上德远被,恩涵如春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说东海中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仙山上宫室高大,四季如春,有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草。

B.作者任职登州,登州在蓬莱。作者认为蓬莱是秦汉时君主东游寻仙未果,凭空把当地的一处地方命名来迷惑世人的。

C.作者在登州任满一年,政绩颇佳,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在龙王庙的旧址上建了蓬莱阁。

D.作者写蓬莱阁记,既赞美自己的政绩,又写浩荡的皇恩和蓬莱的美景;既否定方士之说,又表达对仙境的向往。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5分) (2)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4分) 二、表达交流(12分)

5.下面是2011年10月1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其构成图案,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创意。(图案由红黄绿三色构成)(6分)

6.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4时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道:“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请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按要求补写他们之间的对话。(6分)

川端康成(怜惜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采用拟人手

法)

海棠花(感激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采用排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