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概论(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0: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子政务概论(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的政府形式是电子政务的主导方式。 A.虚拟型 B.实务型 C.工作型 D.事务型

2。( )是实现电子政务互通、互联、进行信息交换及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 基础。

A.政府集成化的办公环境 B.统一的数据交换机制 C.政务信息综合管理机制 D.统一电子政务门户的管理机制 3.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

A.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 B.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C.建设高效的政府 D.适应现代化的转型需要

4.政府工作人员可以系统地利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具从事公务活动,这些自动化设备 承担了简单判断的程序性工作,而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将是更具创造性的非例行的工作。这体 现了电子政务对政府( )的影响。 A.管理环境 B.管理职能发展 C.组织结构 D.组织规模

5.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 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体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 )方面的特征。 A.关系模式 B.办公模式 C.管理类型 D.服务方式

6.( )电子政务在各地各级政府中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一年,被命名为“电子政务 年”。

A. 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D.2004年

7.通过对《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分析,可以发现,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 )是 主线。

A.服务 B.标准化体系

C.管理体制 D.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8.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 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9.下列不属于发文处理主要功能的是( )。 A.公文生成 B.签发 C.承办 D.分发

10.在基于互联网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对与会议有关的地区、 职称、职务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 A.文档管理 B.人员管理 C.政策管理 D.各种代码表的管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40分,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____对 的电子政务。( ) A.政府,政府 B.政府,个人 C.政府,企业 D.企业,个人

12.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 )的管理。

A.以直接控制为主,以间接控制为辅 B.以间接控制为主,以直接控制为辅 C.以过程控制为主,以控制结果为辅 D.以控制结果为主,以过程控制为辅 1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C。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D.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1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服务与应用系统强调(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A.服务 B.应用系统 C.信息资源 D.基础设施 15.( )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

A。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规范化 B.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标准化 C.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透明化 D.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 16.公文处理系统的类型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划分为( )。 A.以公文拟制电子化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

B.以机关内部公文流转电子化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 C.以政府系统机关之间公文传输电子化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 D。以联机作业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

17.政府门户网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和服务两大类。 A.监督 B.管理 C.信息 D.文化

18.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包括( )。 A.政治性 B.综合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19.政务信息优化选择的主要方法有( )。 A.比较法 B.分析法 C.核查法 D.排序法

20.电子政务发展的社会模式的环节包括( )。 A.数字化 B.信息化 C.资源化 D.平台化

21.电子政务发展的社会动力是( )。

A.建设高效的政府 B.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 C.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D.信息技术的发展

22.电子政务要在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及( )方面进行变革。 A.公平理念、科学理念 B.责任理念、服务理念 C.效能理念、系统理念 D.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23.( )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本质功能。 A.统计 B.服务 C.管制 D.监督

24.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应当提供比较完备的档案管理功能,其中的主要功能包括 ( )

A.鉴定 B.归档 C.检索 D.保管

25.以下哪些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系统构成?( ) A.网络平台 B.数据集 C.访问门户 D.交换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