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祈祷(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40: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圣经中的祈祷(一)

圣经中的祈祷(一)

辽宁教区

一、耶稣山园祈祷(谷十四32~42)

对观福音对耶稣的祈祷通常三缄其口,马尔谷提及耶稣晚上在荒野单独祈祷(谷一35~ 37),玛窦与路加也讲到耶稣虽然经常被群众包围,却习惯作长时间的祈祷(玛十四 23;路五 16),且总是单独一人祈祷!门徒知道耶稣有一种新的祈祷方式,于是求教于祂该如何祈祷(路十一1),而从耶稣对祈祷的教导,我们也可以间接认识耶稣本人的祈祷。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期的基督信徒团体已经因耶稣之名祈祷:「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十八 19~ 21)。

很难得的是,对观福音有两处记载了耶稣的祈祷:山园中与十字架上的祈祷(谷十四 32~ 42,十五34;玛廿六36~ 46,

廿七 46;路廿二40~ 45,廿三 34、36);首次派遣门徒外出传教后的感恩祈祷(玛十一25~ 26)。下面将介绍耶稣的山园祈祷,以最早的记载马尔谷福音为探讨的对象。 耶稣山园祈祷经文(谷十四 32~ 42)以耶稣为经文叙述的中心,门徒只是被动参与的角色,尤其从耶稣对门徒所讲的话:「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谷十四 38)反映出来。连续三次祈祷后(谷十四 35~ 36、39、41),赎罪的耶稣进入一种只有罪人才感受得到的惊恐与悲伤,门徒则像是一些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的人。山园祈祷的经文分析如下: 1. 门徒的态度(谷十四 37、40)

伯多禄、雅各布布布伯与若望虽曾亲眼目睹耶稣在大博尔山上显容,但仍无法分担耶稣的忧苦,门徒的「昏睡」象征无法做到耶稣对醒寤祈祷的要求。在「耶稣受难史」经文之前,马尔谷安排了一段有关末世的言论,劝人醒寤,因为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回来(谷十三 33~ 37)。山园祈祷与不可预期的末世的来临是相关的,基督立了榜样,唯有醒寤祈祷才能面对末世性的考验与救恩的来临。 2. 耶稣的悲伤(谷十四 33~ 34)

马尔谷用两个希腊字「惊惧起来,极其难过」(谷十四 33),来表达耶稣内心所承受的极大的压力,就是「我的心灵悲伤得要死」(谷十四 34)的意思,一种承受不起的要死之痛。若对照圣咏四二 6、12;四三 5与圣咏五五 5,山园之痛

正是投奔主怀的受苦的义人之痛。 3. 耶稣的祈祷(谷十四 35~ 36)

耶稣说:「阿爸!父啊!一切为你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谷十四 36)。经文可作分四点说明: (1)「阿爸!父啊!」

马尔谷保留耶稣直接称天主为「阿爸」的讲法。这是耶稣自己独特的用法,借用家庭中昵称的用语,表达子女对父亲的一种无穷无尽的依赖之情。 (2)「一切为你都可能」

如同小孩子一般,表达对父亲一切都可能的信心,与圣经传统承认神的仁爱、忠诚一致(咏117),过去耶稣曾经劝勉别人:在人言不可能的事,于神言却可能(谷十 27);此时此刻,耶稣自己内心却直接面对考验。这里反映一种天主计划的神学,连耶稣也应顺从。 (3)「请给我免去这杯罢!」

耶稣请求天父把苦杯拿走,苦杯象征请求天父让祂远离这个痛苦的时辰。耶稣的哀求反映一个毕生奉事天主的人,却因此反而招致迫害与磨难,如同旧约的义人,对天主仍然满怀信心,甚至自然产生请求天主保护之意(咏七一1~ 3),想象天主会大显威能,施行拯救。

(4)「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