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12:4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一、楹联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楹联与不同的文学体裁及文学形式之间的区别。我们知道,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都包含、渗透有对仗的内容,如王勃的骈体文《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如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都包容渗透着对联的内容。但我们仔细观察,是否和我们所说的对联要求相吻合呢?不尽然,对联有自己的规律与定则,《联律通则》就为我们规范了这一规律与定则,为我们创作与欣赏对联,提供了明确的要求。
二、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这儿强调的是,不按对联格律要求写出来的,尽管上下写字数相等,互相对仗的两行字,也不能称其为楹联,那么什么是格律呢?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比以前的要求更明确化了,将于后一一进行详细解析。
三、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联的基本特征:“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前面所举的例子当中有“词语对仗”,但“声律协调”却和联律不尽一致。词语对仗就是所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声律协调就是指:“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后面有关内容里将详细解读。
四、楹联文体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创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重律而尤见时代风范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即要有时代性,要敢于创新,又不能有悖于传统体范。
以上四条是对《联律通则》引言的解读,从总体上概括介绍了对联的基本内容,使我们对对联能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下面就结合第一章基本规则来具体讲解一下对联的六要素,这是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我们发现有不少联友的创作楹联时,在词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或问题,因此,下面结合出现的词性同时进行讲解。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字数相对就是指上联与下联字数一样多,字数不相等也就不能称之为对联了。
但有些特别的传统联不在此列,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一言:墨==泉
二言:花好==月圆
三言:书锦绣==绘宏图
四言:风梳碧柳;雪印红梅。
五言:山因禅寺静;风为草斋凉。
六言: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八言: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杜甫草堂联)
九言: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以上例子意在说明字句对等。可见一幅对联,上联字句数与下联字句数必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