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6:1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认识长方形》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中信息窗1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一个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青岛版教材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个信息窗学习的是图形的拼组。

教材编写的特点:

1、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以“制作保护牌”的情境图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富有情趣,选取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换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要想解决“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导入《认识长方形》,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重视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研究长方形的特点,教材提供了三种方法:方法一是通过折一折,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方法二是通过量一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方法三是通过用三角板测量长方形的四个角,得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编排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数学经验,经过观察、比较、感知、抽象出长方形的特征,获取数学知识。教材练习部分,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学生能亲自参与而且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观察、操作、游戏中丰富对图形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拼组活动,练习题中的七巧板拼图,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等都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可以说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初步了解、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并初步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

2、在实际操作、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 3、培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 画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阳光明媚,花红柳绿的季节,也是人们外出郊游的最好时节。你喜欢郊游吗?

老师知道有些小朋友正在郊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他们担心花草被破坏,于是制做一些保护牌,提醒人们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呢。

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发现了吗?对就是“怎样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 要想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牌子,首先要认识长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怎样制作长方形的牌子,导入认识长方形。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 合作探究

你认识长方形吗?你能说说长方形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交流:四条边,四个角

你知道长方形还有哪些特征吗?仔细观察、大胆猜一猜(学生可能说出两条长边、两条短边,有的说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或者有的学生能说出上下两条边相等……)

他们的说法究竟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前,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

(一)、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下面先验证长方形四条边有何特征。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四条边有何特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用尺量的同学把量的数据记下来。

集体交流折一折的结果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说一说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 :

同学测量后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都是10厘米,左右两条边相等都是7厘米。同学们真棒!

在长方形中两条长边是相对的,两条短边也是相对的,我们把相对的两条边叫做对边,因此我们说:

长方形的第一个特征是“对边相等”。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二)、下面再接着研究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

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个角,有什么方法能验证长方形的角是否是直角呢?(用三角尺的直角测量)

请小组合作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有何特征。先量一量再小组交流测量的结果。 集体交流教师课件演示小结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另一个特征。 (三)、归纳总结:

我们把刚才探究的答案回顾并总结一下: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