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23:35: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书香校园灵气氲 六艺课程翰墨香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特色办学纪实
西安,这座承载过十三朝文明的千年古都,钟灵毓秀、文化厚重。作为新西安的一颗明珠,高新区不仅拥有高科技、现代化的企业,更拥有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文。高新二小位于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旁,既融千年传统,又纳现代文明,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始建于2001年9月的高新第二小学,是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民办全日制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9333㎡;建筑面积16218 ㎡。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266人,教职工115名,其中各级优秀、骨干、省市区教学能手50人,占专任教师49%。
由于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二小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陕西省规范化学校、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陕西省绿色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316工程”优秀学校等210余项集体荣誉。近几年,在西安市雁塔区不同年级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二小常常名列前茅。目标管理考核连续三年荣获雁塔区一二等奖,四个学生社团获区优秀、先进社团称号。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张惠兰校长坚持民主的作风,依法执教、依法管校。她礼贤谦恭的人格魅力,秉公办事的民主作风,深得师生喜爱、领导信任、家长赞赏。2010年,张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2011年,被授予西安市“三八”红旗手,2012年当选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素质教育“316工程”优秀校长等。在她的引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廉洁勤政;老师们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教育学生,以爱
育爱,循循善诱,让孩子感到了温暖,家长感到了温馨。校园处处欢歌笑语、课堂温馨和谐。领导扬正气,教师树新风,学生品德好,学校处处散发着向上的正能量。
开启书香校园建设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历朝历代的翰墨书香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
为了延续这样一种民族精神,从2006年迄今,学校就把“打造书香校园,创建特色二小”作为提升素质教育品质的必由之路。每一学期,学校领导与老师走进书店,精挑细选一本本好书,作为教师们同读共赏的书目。几年来,学校老师们先后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黄爱华的智慧课堂》《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韩兴娥的海量阅读》,还有《不抱怨的世界》等“心灵鸡汤式”的书籍三十多本。
同读一本书,共享书中趣,大师们的经验,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多了精细,少了弯路,加了深度。在阅读的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做不少于5000字的阅读笔记。学期末,召开读书交流会。老师们既介绍读书带来的感性愉悦,又谈自己的理性思考;既有对自身工作的冷静反思,又有对教育理想的热切向往。大家分享感悟心得的同时,教育理想获得了升华,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老师们的阅读,从最初的“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工作中“挤”时间读书,生活中“抽”时间读书,已成为二小教师的一种生活常态。记笔记、做摘抄,夯实底蕴,丰盈思想的同时,也成为撰写论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一花独艳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的阅
高新二小参评全国(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
读。为了孩子们能读好书、写好文、打好未来生活的精神底子。学校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读书热情和积极性。晨读暮诵、海量阅读、亲子共读是常态;辩论答题、诗文摄影、评书赠书是活动。每年的“书香家庭”和“读书之星”评选,不仅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还将书香活动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
2012年,学校创办“网络阅读阶梯”。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读完老师推荐的书目后,用自己的帐号登录校园网上的“阅读阶梯”,点击答题,累积得分。
2013年,学校又加强了“书吧”“图书馆”管理,聘请家长做义工,从早上10点到下午放学,图书馆总是坐满了静静阅读的学生。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学校又开设了“阅读银行”,印制了精美的“二小钱币”“阅读存折”。孩子们读完规定的书籍,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或者习作刊登在《校刊》,发表在报纸,对应标准,取不等面额的二小币。待阅读存折上的币值越来越多,便可以兑换喜欢的小文具,或者实现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些新颖的阅读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逐步实现着学校由“兴趣”到“习惯”的训练目标。
实施书香课程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在不断地思考:什么样的课程可以让教育更“高效”,更“实效”,更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11年,学校委派多名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学习“高效课堂”经验,2012和2013年,又组织老师,多批次赴广州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赴山东学习“课程改革”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特色模式。
学校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实施深度的课程改革,让孩子们学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