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公正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4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

核心提示

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公正内涵,而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公正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说依赖于生产方式的社会公正对社会稳定有着“载舟覆舟”的根基作用。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决定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所以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

公正包含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公正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众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只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公正,人类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公正,社会进步之标志

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在形式上体现于行政、司法、舆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它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历史的,更多体现在其历史悠远。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商品交易,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商业市场管理方面的官吏,在制度上也有了

很多相关规定,如统一度量衡、斛斗,不准私造秤尺,禁止欺行霸市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对社会的公正期盼不同,内涵也不一样。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奴隶主对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杀害或用来祭祀、殉葬,社会野蛮落后,极不公正。封建社会,社会公正相对奴隶社会进步,但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社会仍然很不公正。

公正是相对的。 历代社会发展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不论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还是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审视,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视角观察,社会公正从程序上的规则公平到结果上的正义价值都是相对的。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相对于奴隶制度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公正。

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各种义务的合理承担,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和领域的分配制度和标准,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细化到家族成员,具体的公正规则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我国近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向前发展一步,公正就合理一分。如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社会,《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三国归晋、宋统一南北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向前一步,公正亦合理一分。

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分为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即主要表现在度量衡、尺度等规则标准,要求所有人在制度面前平等。第二个层面为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即社会正义,主要以追求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目的,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

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在劳动者的创造中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充裕。因此,原有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也被不断打破,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

□公正,社会稳定之保障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代表政府衙门的公堂无一不是用公正来体现其威严与廉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意一个朝代,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公正与否,社会的兴盛与民众的民情民风便是最好的见证。自古至今,不论是西方的所谓民权自由也好,中国历朝历代推崇的均贫富也罢,无一不是以公正的旗号来号召和号令天下民众的。旧中国之所以黑暗、腐败和落后,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公正之道。历代的农民揭竿起义不就是为追求公平正义么?分配不公,社会何谈正义、何谈和谐,民风又如何纯朴,民众又何来贤良。20世纪以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称霸世界?从表象来看,西方列强凭借的是坚

船利炮,其实,其背后的公正之道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与基础。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舟覆舟”,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说的就是唐朝名相魏征规谏太宗的故事,魏征劝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力戒骄奢淫逸,休养生息,体恤民情。贞观二年,西域诸国欲遣使朝圣,魏征为减轻百姓劳役,劝谏太宗停止诸国入朝贡献。公正的社会背景,产生“贞观之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相关社会公正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载舟覆舟”的千古绝唱。

□公正,社会和谐之根基

公正,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公正缺失,那社会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了阶级剥削,但社会公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在各方面暴露的不公正、不和谐现象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教育环境和质量差别,如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如不采取科学合理的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公正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引起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进行建设,那么,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强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配合得当,这就要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基本理念,这已成为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可见,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事物基础和本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如我们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一样,主要器官五脏六腑和大脑等高度一致与和谐,心脏没有因为大脑每天都按时作息可自身却一刻不停地跳动而怨恨,四肢五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才保持了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否则,任何一种因素不协调,人体就要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由每个社会成员组成的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其各种因素必须是同一体构成,必须有规则秩序,而规则必须公正、科学、合理,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仅有程序公平正义是不够的,因为尽管程序公平正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起点和程序上的公平,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加上竞争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逐渐